陳楓便跟著這一群官員沿著皇城南橫街東行,浩浩蕩蕩開赴到端門前。
遠遠望去,便見端門外右側立著一尊大方碑。此碑高近兩丈,寬有五尺,碑上覆蓋黃綢幕布。
這顯然是皇家所建。
石碑四周則守著兩圈禁衛,警衛圈外面還有上百名瞧熱鬧的老百姓,而新任內常侍高全忠則笑容滿面地等在碑前。
其待這群官員來到近前,則拱手調笑道:“諸位大人倒是悠哉,竟讓我來做這些力氣活。”
石碑乃奉神皇旨意所立,由高全忠督造,他事先知道此碑之意,不敢偷懶,老老實實在採石場監督工匠鑿石刻碑,在碑石完工之後,又一路監運,直至在端門前立起來。
這些活計他本是心甘情願,剛才這話看似抱怨,實則不過玩笑話,若有人想代勞,怕他還不肯哩。
誰知蘇良嗣鼻子一哼:“奴婢們只能做些粗賤活,難道還想處理國家大事?”
蘇良嗣脾氣火爆,歷來遵循法度,尤其厭惡宦官濫權。當年高宗曾派太監到其轄地採辦奇花異草,這些太監藉機恣行暴虐。蘇良嗣將他們扣下來,又狠狠打了一頓,隨後直接打了小報告,斥責皇帝不該為了私慾,騷擾百姓。
結果高宗卻對武后道:“吾約束不嚴,果為良嗣所怪。”高宗駕崩後,武后擢升其為工部尚書,第二年便拜其為相,又封其國公。所以蘇良嗣位高權重,既是老臣又是重臣,素為武后依賴,見到一些看不慣的人或事,往往會不假顏色。
王弘化見勢不對,忙拉過蘇良嗣,道:“高常侍乃奉旨督辦三牛聖碑,老大人不必動肝火。”說完趕緊向高全忠眨眼示意:“別跟他計較。”
李嶠則迎上高全忠,打了個岔,將其拉到一旁。
高全忠本來也不敢計較,這個老不死的連先帝都罵,更可惡的是就算罵了,還啥事沒有。他不給好臉色,自己也得默默受著,而既然有了臺階,只好裝沒聽見,其便指著陳楓笑道:“終於見到你小子了!聽說你在河北又立大功,怎麼不在洛陽待著,卻到長安來了?”
他之前差點犯了大錯,卻因陳楓而轉立大功,於是被升為內常侍,故與陳楓親近,也是真心實意。
陳楓苦笑著搖了搖頭,又上前拱手行禮,笑道:“說來話長,諸位大人在長安立功,小子總要過來找你們討一頓慶功酒吧。”
“是極,是極,京兆上下不少人因平疫立功,卻少了你這個大功臣一頓酒,今晚某便設宴,款待你一番,不然被你背後指責,竟顯得咱們小氣了。”
劉延嗣插了一句,既將剛才的不和諧掩飾過去,又乘機為陳楓張目,提醒大家記得陳楓的情,若沒有他,大家哪來的立功升官?
蘇良嗣此時也有點後悔口不擇言,他知道高全忠乃代表著神皇過來立碑記功,竟被自己說成是粗賤活,已經落人口實,便決定為自己圓緩一下。
於是其笑道:“接種平疫本是千秋萬代利國利民之功德,諸位都是此間功臣,蘇某當初雖不在長安,未立寸功,如今只好以權謀私,由京兆府出面,再辦一次慶功宴,好好款待諸位一番。”
這下總算將剛才的不愉快揭過去。
眾官員中,蘇良嗣官位最高,資格最老,便由他來主持石碑揭幕,待其一番歌功頌德之後,便招呼王弘化過來,兩人一左一右,一起揭去碑上幕布。
只見碑首雕刻雙龍戲珠和祥雲紋案。
碑身則刻有“敕建三牛聖碑”六個大字,左面則刻有碑文:
“朕聞天地之於萬物也,道深煦育。朕恭已勵精,以臨兆庶,永言憂濟,終食豈忘?
今春長安癘氣流行,京畿百姓,無不受苦。朕念切黎元,思欲鹹致其安,責令地方馳援京兆,供給醫糧,以資賑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