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建設就不是了嗎?
不如這樣,出於對喬侯擒住賊首行為的肯定和嘉獎,他們給出一筆食糧補貼。
但既然有了人力和維繫這些人的糧食,就先別忙著去打通什麼商路了,總歸現在的路也不是不能走,倒不如先發展發展你樂平本地的建設。
喬琰先前在樂平出於君侯蒞臨後的福祉,給他們減免了稅賦負擔,這些事情或多或少會傳到他們的耳中。
在減免畝稅的情況下,樂平的田產種植必定有所發展。
但——
目光不要只放在已有的良田上,完全可以看一看還被劃歸在她領地範圍內的那些個山地嘛!
總歸她只要想辦法讓人不要出樂平就是了,在自己的地界上愛怎麼教化怎麼教化。
隨同三方各自給出的五萬石糧食抵達的書信中所說的,大略就是這麼個意思。
雖然這三方都送了糧過
來的行為,多少都會被彼此獲知,可算起來,喬琰的來信中又不曾有欺騙的成分,畢竟這結交友鄰之事,自然是要多方面考慮的。
也沒人說她不能將自己手中的黑山賊俘虜分成三份,送去不同的地方來開鑿山道。
何況,都是當太守的人了,自然該當知道什麼叫做不可朝令夕改,這批糧食既然已經到了喬琰的手中,那就絕對沒有被她吐出來的可能了。
而對樂平縣本地,喬琰對這批糧食的說辭卻是,此為除賊之嘉獎。
自喬琰離京之時的六月末,到如今已經臨近八月中旬,不過在喬琰印象裡幾乎根深蒂固的中秋節卻是始於唐初,在如今並沒有這個節日,但因這個時間的接近,也並不妨礙她在此時尋個八月十五月圓乃是個好兆頭的理由,將其中一部分糧食作為給縣民的獎勵發放下去。
這部分糧食並不多,更像是個禮物的形式,但著實傳達出了一種“上有所獲,下亦有所得”
的訊號。
自喬琰抵達樂平以來,雖縣侯是領地的“主”
而非是官,也並不妨礙這年頭頗為淳樸的縣民,將自己近來上山採摘的山貨,或者是什麼粗麻布之類的東西送到了縣衙這裡,作為給喬琰的禮物。
這自然不能跟她給出的東西相比,可已經足夠讓她看到幾分此地民心對她歸附的跡象。
在連年的天災人禍面前,要收攏得到民心實在是一件比此前更容易的事情。
對內的仁政,能庇護一方,能讓人吃飽飯,滿足……不,或者說只要表露出能夠滿足基本的活命需求的可能性,就足以讓這些漢末的百姓倒向己方了。
喬琰一邊看著手中的一小籃堇菜一邊想著,倒也沒忘在此時對著戲志才再度致謝道:“先生實為大才。”
若非戲志才的判斷和給她的敘述指導中神來一筆的光武除賊之法,難保讓這三郡太守找到從中鑽空子的機會,極有可能並不能按照預期的方向發展。
他說自己此法是個奇策誠然是個事實。
戲志才本不那麼講究禮數,現在也頗有些閒情逸致地翻了翻這些樂平縣民到底都送了些什麼東西。
他倒是沒覺得自己有必要在其中居功,畢竟能讓這些縣民送來野菜山貨酬謝,可並不只是因為喬琰手中多出了這一筆糧食。
這其中頂多有些推動作用而已,歸根到底還是她自抵達樂平此地到如今,行事之中的樁樁件件都全無錯處。
他這表現,更像是個潁川人想看看這晉中地方的贈禮中能拿出點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然而他早前已先往雲中山一遊,又在那晉陽城中小住了幾日,顯然也難見什麼尤為新奇的東西。
他便轉頭問道:“以喬侯看來,如今既有人力和食糧在手,在山嶺之上打算種植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