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1 / 2)

左慈聽到這裡,心中忽然騰起一個疑問——他媽的皇帝該不會是個隱秘的佛教徒吧?

他起了這個念頭, 仔細一想,當初明帝永平年間建在洛陽的白馬寺, 正是佛家子弟認為的祖師庭院, 謂之「祖庭」, 又是他們釋教的發源地, 即為「釋源」。雖然在董卓之亂中,這白馬寺被燒毀了。但朝廷車駕西行之前,皇帝在洛陽,難免不會受佛教的影響——但是那會兒皇帝才多大?可若皇帝不曾信佛, 他又如何知道這些佛家的講法?

這就要說到劉協的上一世了,當他上一世重整了秦朝,做了五十多年的皇帝,成了七十多歲的老頭,人自然而然就會瞭解宗教。宗教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有與哲學相通之處。

此時劉協能信口談道論佛,都是上一世老年打下的「堅實基礎」。

左慈雖然是專門修道的,於道學鑽研很深,但極少涉獵旁的教派,所知所學不如劉協的龐雜,乍聽之下,只覺皇帝還真有點點「慧根」了。

劉協可不是老實要與他論道的,慢悠悠又笑問道:「朕也看老子的著作。如今有一語不解。」

左慈他們這金丹道派,所尊奉的元君,就是在他們認為的老子的師父。

此時聽皇帝提到老子的著作,左慈又睜開了他那獨目,決定再給皇帝一次機會,「陛下請講。」

劉協便道:「朕看其所著《儉欲》篇中有一句,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道長,這句當作何解呢?」

這句一點都不難,也不是需要具有很強思辨能力才能理解的,它就是字面意思。

所以左慈哪裡能不知道皇帝的用意。

這段話意思是說,放縱慾望就是最大的罪惡,不知滿足就是最大的禍患,而貪得無厭就是最大的過失。所以說人啊,只要知道滿足,就永遠平和安樂。

整本書裡那麼多更深奧的真言,皇帝不問,偏偏拎出這麼簡單的一句來問,那不就是借著問這一句,來詰問左慈,你咋這麼不知足呢?

左慈很明顯聽懂了潛臺詞,冷冷一笑,獨目盯著皇帝,道:「這就好比曹昂將死之時,陛下求到老道面前,是一樣道理。」他這是說既然知足常樂,那皇帝你當初就該安然接受,還來求他費什麼勁呢?讓人死了就是了。當初他應承下來,把人救回來了,皇帝又翻臉不認帳,這合適嗎?

劉協絲毫不惱,笑道:「所以說朕不是修道之人,就不如道長這般境界高了。」

左慈滿以為這次能叫皇帝羞愧,萬萬沒想到皇帝會這麼擋回來,竟是絲毫不受影響,反倒是他自己整個人一噎,只覺一口血堵在心口上不得、下不得。因為皇帝說得也對,皇帝又還沒修過道,會犯這些常人的錯誤,那不是很正常嗎?但你左慈不一樣啊,你可是頂尖的道士,怎麼還做不到呢?

劉協這一手雙重標準玩的,叫左慈有口難言。

如果說左慈是個容器,那麼劉協現在已經一點一點往裡面填滿了□□。

現在只需要一點火星,左慈整個人就會炸了。

但劉協的目的,可不是要左慈「炸了」,那隻會引出更多的問題,不能解決眼前的困局。

所以劉協現在要給它上面澆一層水,悠然道:「道長勿怪。朕真是從前不懂,如今才有所涉獵,這佛也好,道也好,朕也是邊看典籍邊瞭解。若不是因為道長的緣故,朕哪裡會捧起《道德經》來看呢?又如何能看到道長的三本著作呢?」

左慈仔細一想,也覺得皇帝說的是實情——至少皇帝現在開始瞭解他們道教了。他修道幾十載,越到後面心靜已是越發平和,等閒不起波瀾,但是今夜乘輿中,心潮卻是大起大落。這皇帝也真不是尋常人,一語能叫他心頭火氣,一語又能澆滅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