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現在這架要大很多。
所以之前那些無人機所積累下來的飛控資料,不一定適用於這種微型無人機。可以部分借鑑,其它的都需要無人機自主飛出來。透過飛行資料的不斷積累,那麼無人機的智慧飛控系統就可以學會在遇到同樣或者類似情況後該如何應對處理了。
其實整個測試過程完全不需要吳浩參與,可以交給其他人來負責。當然,還有一個更加方便便捷的方法,那就是交給可可和智慧模擬機器人來負責,它只需要坐等實驗資料結果就可以了。
不過,有一些東西是人工智慧沒辦法理解的,它們雖然聰明,但卻無法擁有人類那麼多發散性創造性思維。有時候太準確的資料,或者說太理性的判斷並不利於進行創新。事實上很多創新發明成果都是在不經意間的意外,甚至是錯誤產生的。而人工智慧呢,卻不會在意這些錯誤或者說本能的過濾這些錯誤,追求成功結果。
它們可以非常的理性,但卻沒辦法感性。這就是當前世界上人工智慧技術最大的技術難題,如何讓它們感性,這是讓他們產生自主意識的關鍵。
而吳浩顯然是突破了這些,利用他腦子裡面的東西,創造出來了可可。但是受限於當前世界綜合技術水平的限制,他也沒辦法將腦袋裡面的動向全部發揮出來,智慧一點一點進步。
比如從可可誕生到現在,其實可可的效能一直在持續性提升,相比於最初,現在的它更加聰明,也更加接近於人了。要不然的話,陳可人也不可能在公司裡面混這麼長時間。
現在呢,雖然他直接參與了整個實驗過程,但其實也不需要他親自同手,只需要下達指令,都會有可可來按照它的指令完成。當然了,有一些實驗還是需要他親自操作才可以。可可雖然很聰明,也很善解人意,但卻也無法完全領悟他的意思。
而且很多事情說出來和做出來就是兩種感覺,就像是有句老話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樣。有的東西大腦能夠想到,也可以做出來,但是如何將其準確的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思考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果的論文很難撰寫的原因,你得將成果直觀,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且不能讓讀者有任何曲解。
喜歡軍工科技請大家收藏:()軍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