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漢中之地,雖然項羽說要給蒙鹽;可是劉邦聽從張良的計策,託項伯美言,也要漢中之地。
最後漢中之地也一分為二,劉邦得其一,並巴蜀兩郡,封漢王。
蒙鹽得關中一半,漢中一半,封驁王。
另外各諸侯多有封王,其中魏王豹(魏無咎的弟弟)封為西魏王。從前張耳的親信,叫申陽的,是最先攻下河南,迎接楚軍北上的,所以給封了河南王。韓王成,定都陽翟。趙國的將領司馬卬,平定河內有功,立為殷王。而從前的趙王趙歇,改封為代王。
張耳跟隨項羽入關,被封為常山王,佔據了從前趙國的地方,定都襄國。
其餘值得記上一筆的,一來就是當初項羽過黃河的時候,故齊王的孫子田安領兵跟隨了項羽。所以田安被封為濟北王。而前文提過的田榮,因為數次背叛項梁,又不肯跟著項羽出力,所以什麼都沒撈著。
再一個就是張耳的“刎頸之交”陳餘,與張耳鬧翻後,扔下將印走人,也沒有跟隨入關,聽說他在南皮,便就近給他封了三縣。
至於項羽本人,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定都彭城。
眾諸侯中的絕對優勢集團對這個瓜分結果滿意了。
於是大家在戲下痛飲一場之後,各就封地。
可這暫時的平靜,只是更大風暴來臨前的假象。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場分封,登時就惹惱了三個人,分別是田榮、陳餘與劉邦。
陳餘之怒,在於他自視與張耳等同,可是張耳封了常山王,他卻只得了三郡——他與張耳決裂在前,封地落後於張耳在後,嫉妒與仇恨叫陳餘咬牙切齒。可是他實力不夠,只能啞忍。
劉邦則是原本可以王關中,最後卻來了偏遠的巴蜀,他計程車卒也都是東邊收來的兵,都思鄉情切。入巴蜀的路上,已經不斷有士卒、甚至官吏逃走。可是他實力不夠,也只能啞忍。
但是田榮不同。
田榮勢大,卻沒能封王,
得知諸侯相王,罷於戲下, 各就國的訊息後, 胡亥與韓信對著地圖,推演起天下形勢來。
“這次瓜分天下, 雖然項羽心滿意足, 恐怕有幾個人卻心懷怨憤。”胡亥指著地圖東北角, 那裡是曾經齊國的土地,“田榮未被封王, 如何能夠甘心?勢必要再起禍端的。”
韓通道:“田榮勢大,一旦反叛, 項羽必然要領兵前去平亂。”
“而項羽這一去,只要不能一擊撲殺,那麼他與田榮糾纏之時,各諸侯中心思浮動之人不免會有所動作。”胡亥接上, 指著他所在的巴郡江州縣,“譬如分到巴蜀兩郡來的劉邦。”
韓信佩服地看了胡亥一眼,道:“公子英明。我從前曾在劉邦手下做過管糧餉的小官……”
胡亥哂笑道:“那劉邦有眼無珠,錯失英才。”
韓信聞言, 靦腆一笑, 顯出幾分與年齡相符的青澀之態,然而轉瞬談起天下大勢, 卻又胸有成竹,雖還未帶過兵,卻已經有了未來大將軍的風采。
韓信繼續道:“其實那劉邦原本是否有反叛項王之心, 不好說。可是不管他有沒有反叛項王之心,一旦他領兵西就封地,他手下計程車卒思鄉親切、難免想要東歸。如此一來,這劉邦就是不想反也要反的。”
胡亥悄悄觀察著韓信,見他一臉認真、只盯著地圖揣摩,不由得心中讚歎。他是知道歷史走向,所以說出劉邦要反這話不難。可是韓信卻完全由當前形勢推演,竟然也得出了與歷史走向一致的結論,可見此人就算不領兵打仗,也能做一位無雙國士。
胡亥道:“劉邦若反,自然要先衝出來,佔了關中之地——先取雍王章邯之地,再佔驁王蒙鹽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