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叔梁紇力託懸門,魯軍能否逆境取勝?(1 / 4)

晉悼公聽說鄭國已經歸順楚國,就問大臣們:“現在陳國和鄭國都叛變了,我們應該先攻打哪一個?”荀罃回答說:“陳國地處偏遠,對於成敗並沒有什麼決定性的作用。而鄭國是中原的核心,歷來都是雄圖霸業的國家,我們一定要先征服鄭國。寧可輸掉十個陳國,也不能失去一個鄭國。”韓厥說:“子羽(荀罃的字)見識清晰,決斷果斷,能夠征服鄭國的人一定是他,我已老邁,智力已經衰退,希望將中軍的權力讓給他。”晉悼公沒有答應韓厥的請求,但韓厥堅決請求,最後悼公同意了。韓厥辭去職務,把中軍元帥的職位讓給了荀罃。荀罃率領大軍攻打鄭國,軍隊到達虎牢時,鄭國人請求結盟,荀罃同意了。等到晉軍撤退時,楚共王親自率領軍隊攻打鄭國,重新奪回了成城並返回。

悼公非常生氣,詢問各位大夫:“鄭國人反覆無常,軍隊到來就順從,軍隊撤退就背叛,現在想要讓他們堅定地依附我們,應該採用什麼策略?”荀罃獻上計策說:“晉國之所以不能使鄭國歸順,是因為楚人爭奪得很厲害。現在想要使鄭國歸順,必須先削弱楚國。想要削弱楚國,就必須採用以逸待勞的策略。”悼公說:“什麼叫以逸待勞的策略?”荀罃回答說:“軍隊不能經常出動,經常出動就會疲憊;諸侯不能經常讓他們辛勤勞動,否則他們會產生怨氣。內部疲憊,外部有怨氣,用這種狀態去對抗楚國,我看不到我們能勝利。我建議調動全部軍隊,分為三部分,各國的軍隊也分派搭配。每次只出動一支軍隊,輪流進出,楚軍前進我們就後退,楚軍後退我們就前進,用我們的一支軍隊去牽制楚國的全部軍隊。他們想打仗找不到對手,想休息又得不到,我們沒有暴屍荒野的兇險,他們卻有長途跋涉的辛苦。我們能迅速行動,他們卻不能迅速趕到。這樣,楚軍就會疲憊,鄭國也會變得堅定。”悼公說:“這個計策非常好!”於是命令荀罃在曲梁整頓軍隊,將四軍分為三部分,確定輪流出動的制度。荀罃登上高臺釋出命令,高臺上豎起了一面杏黃色的大旗,上面寫著“中軍元帥智”。他本來是荀家的人,為什麼卻寫“智”字呢?因為荀罃和荀偃是叔侄關係,都是大將,軍隊裡如果有相同的姓氏,會讓人覺得沒有區別。荀首曾在智地擔任過采邑的官職,而荀偃的父親荀庚在晉國擔任三行將軍時,曾經擔任過中行將軍,因此他們用“智氏”和“中行氏”來區分。從那時起,荀罃被稱為智罃,荀偃被稱為中行偃,這樣軍隊中的名稱和稱號就不會混亂了。這些都是荀罃制定的規章制度。在祭壇下分別設立了三個軍隊:第一軍,上軍元帥是荀偃,副將是韓起,魯、曹、邾三個國家派兵支援,中軍的副將是範匄負責接應;第二軍,下軍元帥是欒黶,副將是士魴,齊、滕、薛三個國家派兵支援,中軍的上大夫魏頡負責接應;第三軍,新軍元帥是趙武,副將是魏相,宋、衛、郳三個國家派兵支援,中軍的下大夫荀會負責接應。

荀罃釋出命令:第一次出征由上軍負責,第二次出征由下軍負責,第三次出征由新軍負責。中軍計程車兵和將領會輪流擔任接應的任務,這個過程會不斷重複。但是,如果我們成功達成盟約,就算是有功了,絕不允許與楚國的軍隊交戰。公子楊幹是悼公的同母弟,只有十九歲,剛剛被任命為新的中軍戎御職務。他年輕氣盛,沒有經歷過戰場的考驗。聽說荀罃在治軍並準備攻打鄭國,他激動地準備好了自己的武器,迫不及待地想要單獨承擔一支軍隊的任務,開始與敵人廝殺。然而荀罃並沒有安排他,這讓他心中的銳氣無法壓抑,最終他請求擔任先鋒,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智?說:“我今天分派軍隊的策略,主要是快速進攻,快速撤退,不以戰勝為目的。人員安排已經確定,雖然小將軍你很勇敢,但並沒有合適的位置給你。”楊幹堅持要求自己上前線。荀罃說:“既然小將軍堅持,那就放在荀大夫的部隊裡,負責接應新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