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藏在濃綠的樹蔭裡。
兩側的行道樹一棵棵往後退。
路上的宮人都側目看著她,她卻顧不上這些,一口氣趕到藏書閣三樓。
空氣裡飄著淡淡的墨香。
阿雪敲敲門。
吱呀一聲,門開了。
見阿雪滿頭大汗的樣子,顏如玉不由得打趣她:“這麼匆匆忙忙,不知道的還以為我這裡著火了,你過來救火的呢,”說著,又問,“這麼著急,是出什麼事了?”
“顏大人,”阿雪喘勻了氣道,“我知道憶梅是怎麼做到的了。”
她把自己的推測同顏如玉說了一遍。
“只要那小宮女還記得,這個就能算作證據。”
憶梅,甚至是淑妃,和風波之初的那場謠言有關的證據。
顏如玉聽了,卻搖搖頭:“就算那小宮女記得,還願意出面作證,也只能讓人產生懷疑,不足以證明卉文就是憶梅殺的。畢竟,掖庭局斷案,一向講究人證物證俱全。”
蟬鳴從窗外傳來,隨著日頭的升高,越發響亮。
阿雪聞言,也冷靜了下來。
確實,若只有一個小宮女的證詞,對方完全可以倒打一耙,說她們栽贓陷害。
然而,若要扳倒淑妃,必須除掉憶梅。
“若是卉文之事不成,那夕青呢?”阿雪想了想道,“我記得之前賢妃娘娘說過,是夕青導致的二皇子殿下感染時疫的。只要能找到證明憶梅就是夕青的證據……”
就不愁皇上不把這件事聯絡到淑妃身上去。
如果說前面都還算得上小打小鬧,那麼謀害皇嗣,尤其是謀害四妃之一的賢妃之子這項罪名,必定夠淑妃喝一壺的了。
“我們倒是想到一塊兒去了,”顏如玉笑笑,走到桌案邊,拿起一本名冊晃晃,“你看看這是什麼?”
阿雪接過去一看。原來,顏如玉竟找著了裕安一年的掖庭局宮人名錄。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裕安一年,就是夕青改名為憶梅的那一年。
“憶梅不是她後來取的名字,”顏如玉道,“是確有其人。應該說,是原本的憶梅恰巧患病死了,夕青才能頂替了她的身份。”
“可這樣,之前和真的憶梅相熟的人難道不會發現嗎?”
顏如玉起身,指著名錄上的幾個名字:“這幾個是和原本的憶梅相熟的,但那一年也和她同時染了時疫死了。再加上夕青頂替憶梅的身份之後,就直接去了淑妃宮中,所以一直都沒人發現。”
難怪……
就連賢妃也是近幾年才發現的。
不過淑妃和憶梅,不,應該說是夕青,當真有這麼大的本事,能做到天衣無縫?
“不過哪裡能真的毫無破綻,”顏如玉似乎一眼看穿了她的想法,笑道,“我之前讓人按著文碟,找到了原來那個憶梅的老家。雖然她的家裡人大都不在了,但恰巧入宮之前,和她青梅竹馬的鄰居給她畫了畫像。”
說著,從桌案旁邊的櫃子裡取出一個卷軸:“就是這個。”
卷軸用一隻錦袋套著,很是乾淨,看得出被儲存的很好。
阿雪接過,取下錦袋。紙張沉澱著歲月的乾燥與溫柔。
她一點點展開。
泛黃的紙張上,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彎著溫柔的眉眼,踮起腳尖去摘樹上的桃花。
桃花紛紛揚揚落下,她回過頭,衝著畫前的人嫣然一笑。
溫柔穿越了時光,封存在畫卷裡,一直保留到今日。
和夕青確確實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那對方能過來做證嗎?”
“那人也已經死了,這畫像是他妹妹一直替他收著的,”說著,顏如玉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