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箭桿,將十幾支羽箭自土堆中拔了出來,隨即向後扯動。十幾根白線被這些官兵從大河對岸拉了過來。片刻之後,只見白線自北岸牽出十幾根小兒手臂粗細的鐵鏈,直向南岸移動過來
厲秋風等人眼看著白線牽動鐵鏈,直向南岸移動了過來,心下總算明白馮彥卿的打算。原來羽箭射到南岸之時,箭尾拴著白線,而白線的末端卻與鐵鏈相連。二十餘名官兵將白線向南岸拉扯,最後將十幾條鐵鏈拉向南岸。如此一來,鐵鏈懸空,將南北兩岸連在了一處。到時將鐵鏈兩端固定於南北兩岸,在鐵鏈上鋪上木板,便能架起一座懸空的橋樑,馮彥卿便可以帶領官兵渡過大河,與眾人聯手對付倭寇。看馮彥卿手下官兵射箭的模樣,此前必定操練過架橋之術。
果不其然,待到二十餘名官兵將鐵鏈拉拽到大河南岸之後,馮彥卿要張貴吩咐手下的官兵拉緊了鐵鏈,緊接著十幾條大漢身上揹著鐵錘、鐵鏟、木柱等物,雙手握緊了鐵鏈,身子懸空,雙手不住交錯,竟然抓著鐵鏈渡過了大河,一直到了南岸。這些漢子上岸之後,先向張貴告了一聲罪,便即用鐵鏟在地上挖起坑來。十幾條漢子身子粗壯,都有孔武有力之人,片刻工夫,便在地上挖出了兩個五六尺深的深坑。隨後這些漢子將兩根大木柱放入坑中,填土埋實,露出坑外的木柱高約丈許。眾漢子從官兵手中接過鐵鏈,用鐵錘和鐵釘將十幾條鐵鏈牢牢釘在了木柱之上。
眾人見此情形,心下雪亮,知道這些漢子忙活了半天,原來是要造出一座鐵索橋。十幾條漢子手藝高超,眨眼之間便將十幾條鐵鏈或高或低地釘在了木柱之上。而大河北岸也有二十幾名漢子同樣樹起木柱,釘好了鐵鏈。待到確認木柱和鐵鏈釘得甚是結實,北岸數十名官兵扛起木板,依次向鐵索上鋪去。眨眼之間,已將木板鋪到了大河南岸。眾人眼看著不過半柱香工夫,眼前出現了一座寬約丈許的鐵索木橋,心下又是驚訝又是佩服,一個個面面相覷,一時之間連話都說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