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
其在《南豐文鈔引》中雲:“予錄其疏札狀六首,書十五首,序三十一首,記傳二十八首,論議雜著哀詞七首。嗟呼!曾之序記為最而志銘稍不及,然於文苑中當如漢所稱古之三老祭酒是已,學者不可不知。”
曾鞏強調經世致用的觀點,認為文章應該為現實服務,反映並解決現實的問題。這符合“文以載道”的觀點,他在《王子直文集序》中有言:“文章之得失豈不繫於治亂哉?”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曾鞏39篇記體散文中工程營造類:記敘城池的興廢和水利工程的營造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而曾鞏的這部分作品正體現了他的這種文學思想。
然而曾鞏在民國之後被踢下神壇,因為其思想與近現代思想相違背,導致現代社會中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知之甚少。
曾鞏所處的宋朝程學,理學大行其道,到了南宋朱熹拉曾鞏為其程朱理學背書,曾鞏成了背鍋俠。
其實自漢武帝劉徹開始提出罷百家,獨尊儒術開始,經歷歷史變遷,獨尊儒術變為獨尊儒家從那一刻起,儒家思想已不再是孔子那個儒學了,被篡改了。
宋,明兩朝之滅亡與後期程朱理學這種思想大行其道不無關係。
後世有句話:秦漢之後的儒學不讀不學,什麼仁義道德,在西方崇尚叢林法則,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的西方強盜邏輯下,自然儒學中的仁義成了笑話。
對於曾鞏後世還是有很多紀念,對其貢獻還是認可的。
曾鞏墓葬地址位於南豐縣萊溪鄉楊梅坑村源頭裡村小組,始於宋。
撫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曾鞏紀念館位於南豐縣城郊,是江西省十大歷史名人紀念館之一,是中外遊客來南豐參觀遊覽的首選之地,是南豐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南豐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故里,曾鞏紀念館景區內有讀書巖,曾鞏博物館,南豐儺文化展覽館,仰風亭,觀景亭等景觀。”
天幕簡單的講述了後世對曾鞏的紀念,可是萬界古人卻炸裂了,尤其是宋朝,明朝兩朝文人墨客,對於程朱理學是推崇的,但天幕已不止一次講此學為亡國之學,讓那些古代讀書人情何以堪。
對於宋,明,清的那些儒生的反應林楓與武珊珊則不屑一顧,一句話於國無用的廢物連交流的資格都沒有。
林楓與武珊珊考慮的是這期結束後該出哪些內容,也許出一期網路熱搜的影片,緩和一下氣氛,比如放點mtV類歌曲,調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