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裡每添一個下人,都要這般觀摩一番的。葉潯也清楚,這樣會比別人累心,但是這樣的日子久了,已經形成習慣。既已成習,也就不會覺得疲憊。
過了一陣子,原本留在花廳的半夏找到了葉潯,複述著方才聽到的是非:
“徐閣老家裡又出熱鬧了,兄弟兩個鬧著分家各過,是二老爺徐寄思提出來的。我聽諸位夫人的話音兒,徐寄思像是知道徐閣老手裡有多少銀兩,要分一半兒呢,說如果不讓他如願,他就讓徐閣老好看。也不知道他所謂的一半兒家產是多少,徐閣老拿不出,當然是被整得灰頭土臉了。”
葉潯滿心地幸災樂禍。如果單看徐寄思這樣的折磨徐閣老,這人還是很可愛的。
最難解決的事情是家事,最難調合的爭鬥是窩裡鬥。徐家這一樁公案,要讓人們看上一段時日的熱鬧了。
可葉潯心裡到底是有些疑惑的:徐寄思品行不端固然是事實,但他在這個節骨眼上拆兄長的臺,能落到什麼好處呢?若是能得到好處,不外乎是有人許給了他官復原職或是金銀錢財。
一定有幕後推手。
外祖父?不可能的。自從徐閣老稱病之後,外祖父便不再繼續打壓徐閣老一黨了,身為權傾朝野的重臣,對時局比她看得更清晰長遠。
是裴奕、哥哥這些人?可也不對——徐寄思要恨死裴奕了,怎麼可能聽從擺佈接受誘惑。只能先在心裡留著這疑問了,不便詢問。若是詢問,他們也不會實言相告,總是不願讓她知道外面那些險惡的是非。
半夏往葉潯身邊靠攏過來,語聲更低:“我與世子夫人的貼身丫鬟交情不錯,方才說了會兒話,聽說二少爺的婚事起了反覆:林家三小姐聽信了外面的傳言,不想嫁到葉家,和長輩哭鬧了幾次。二少爺為此很是沮喪,好幾日都悶在書房。細瞧世子夫人,偶爾也是面帶愁容。”
葉潯無話可說。葉世淇肯定會愈發怨怪哥哥了吧?可是隻要稍稍瞭解一下葉府的情況,就知道長房、二房是兩回事。林三小姐這樣不管不顧地鬧將起來,是不是太武斷了?但願葉世淇不會再去惹哥哥心煩。
到了晚間,外院才設了宴席,裴奕的一眾同僚、交好之人下衙後直接來了裴府赴宴。
內宅女眷們用完飯,重頭戲才開場了:
葉潯請眾人到了後花園的水榭享用茶點,建在水面上的戲臺上,沒有戲班子粉墨登場,卻有人彈奏古琴、古箏助興——這些才是太夫人和葉潯鍾愛的。
人們享受著晚風送爽,聽著悠揚悅耳的樂聲,愜意得很。
過了些時候,一盞盞河燈相繼在水面點亮。
人們望過去,只見幾隻小船穿行在水面上,下人們將河燈相繼點亮,放到水中。
不消多時,水面被樣式各異的河燈點亮,燈光在夜色中一閃一閃,極是動人。
這是葉潯的主意,是上次什剎海的回憶讓她有了這想法,命下人著力購置或製作了河燈,一應花費都從她的陪嫁裡出。算算賬,只當是像模像樣的給太夫人操辦了生辰宴,不算鋪張。
裴奕聽她說了,只怪她一點:“從你陪嫁裡走賬算是怎麼回事?這樣,我出銀子你出力。”
葉潯當然無從反對。
太夫人喜靜得有些過了頭,上次去什剎海,反應平平,提起時就說:“人太多,諸多不自在。那樣璀璨的景緻,總是有些失真。”
既然如此,葉潯就在家中照貓畫虎,換個相對於而言清靜雅緻的氛圍,只當做讓婆婆提前過七夕了。
至於心緒,可以套用裴奕曾對她說過的話:這是她陪婆婆度過的第一個生辰,總要讓她記住點兒什麼。
葉潯也拿不準太夫人喜不喜歡,甚至怕她怪自己不知節儉,在賓客的驚歎聲中,她轉頭去看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