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問。
“非也,是我聽和尚說身毒國氣候溼熱,我就想著棉花種植需要高溫,而敦煌的冬季太長,為了讓它能發芽,我想出用油布造出高溫的法子。我們商隊外出,夜裡睡覺的時候會搭帳篷,帳篷是用駱駝皮縫製的,駱駝皮能隔絕風,睡上一夜,帳篷裡比外面暖和多了,由此我就想到了油布。”隋玉解釋,她遞出矮榻上的竹簡,說:“這上面記錄著我從一開始嘗試種棉花的所有思路和顧慮,包括棉種分批試種,二月一茬、三月一茬、四月一茬,不同溫度下棉種發芽的天數以及開花結果的時間。”
太監接過竹簡奉上去,宣平帝看了看,隨手遞給大司農,上面的記載很詳細,就是他不擅長種莊稼也能看懂。
“你認為棉花能擴大範圍種植嗎?敦煌郡能種,武威郡能種嗎?隴西郡和長安的水土也適合種棉花嗎?”宣平帝問。
隋玉點頭,“從敦煌到太原郡,我帶著商隊走過兩次,關內的氣候我有所瞭解,水土更是比關外肥沃,是適合種棉花的。除了極冷的地方、常年多雨的地方,以及鹽鹼地,旁的地方應該沒多大問題。關於這些問題耿中丞也問過我,過後我將我的想法寫在竹簡上了。”
趙西平將面前矮榻上的三卷竹簡遞給太監,太監又彎腰奉上去。
殿內安靜了許久,竹簡展開又闔上的聲音在大殿內時有響起。
隋玉暗暗籲口氣,心裡還懸著事,她有閒暇的功夫打量殿內的佈置,卻只是過眼不過心,她緊張地留意
著在座其他人的神色。()
大司農朝隋玉看一眼,他神色莫名,轉而將手上的竹簡遞給宣平帝。
?綠豆紅湯提醒您《流放後,我在敦煌當漢商》節完整章節』()
宣平帝眉頭一皺,他放下竹簡思索著,抬眼問:“放營妓歸田種棉花?你覺得我朝還缺種棉花的人?”
“陛下,還有一卷竹簡是我對棉花種植的預想,去年我只有二千又六十八顆棉種,種了二畝棉,二畝棉收穫的種子在今年種下四十七畝棉花。今年有了種棉花的經驗,畝產比去年高,明年能種下六百畝的棉花,這還不包含我交糧稅的部分。”隋玉冷靜地解釋,見宣平帝若有所思,她繼續分析:“六百畝棉花至少能絞七萬斤棉籽,暫且不算交稅的部分,七萬斤棉籽能種一萬四千畝棉花。也就是說後年春天就能在我們大漢的疆土上種下一萬四千畝的棉花。到了大後年,將會是二十八萬畝棉花,就是河西四郡的地全部種上棉花也種不完。”
大司農將一卷竹簡遞上去,他讓太監拿來算盤,算盤珠子噼裡啪啦一陣響,他欣喜地朝宣平帝點頭。
“五年內,若是沒有天災,我們大漢的疆土上隨處能看見棉花。”隋玉攥了攥手,她摁住鼓譟的心跳,斟酌著說:“棉花利大,棉種分發下去,種地的人肯定更願意多種棉花,屆時棉花不僅分走了糧地,也分走了人力。”
“種棉花是個費工夫費心思的活兒,從育苗始就離不了人,移栽後要一遍遍拔草,一遍遍澆水,還要掐芽打頂,棉桃吐絮後更是每天都要去地裡摘棉花。”耿中丞此時開口,“種一畝棉花比種十畝的麥子還耗人力。”
宣平帝“嗯”一聲,他示意隋玉繼續說。
“在敦煌郡,能種莊稼的地幾乎都分到百姓手上,家裡人口多的,一家人佔有二百多畝地。而老的老,小的小,這二百畝地不能在春種的季節全部種上莊稼,再加上農家積肥少,不少地因為土地貧瘠和無人打理,秋收的時候成了荒地,顆粒無收。”說出這話,隋玉手心出了汗,但她仍硬著頭皮說:“我去過太原郡,那裡的農桑業是以家庭為主,男耕女織,農桑業發展得不錯。而棉花跟養蠶織布有相似之處,種棉花需要男人出力,更需要女人出力,不僅是掐芽打頂摘棉花是個細緻活,棉花收回來絞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