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無數聽眾嘆息一聲。
他們彷彿已經看到了結局。
當別人找不到理由去攻擊一個人,最後迫於無奈,只能選擇從“人品”方面下手時,往往就意味著,已經完全是屁股決定腦袋了。
反正我就是要攻擊你,不管你說什麼,如何辯解,都沒有用!
給你潑髒水,讓你聲名狼藉,才是那些人的首要目標,至於理由,不過是在確定下目標之後,再從各種細節裡面找角度罷了。
像所謂的“十宗罪”,真的能證明王安石的人品不行嗎?
簡直荒謬!
要知道像王安石辭官不受的理由,顧知書早就在前面的節目中有提及緣故,都是人之常情,基本古代文人就沒幾個人沒有這麼做過的。
為何偏偏就指著王安石的鼻子來罵?
至於像什麼給君王講課時坐著講,堵塞沿路、排斥官員等等理由,就更是荒唐至極。
人家皇帝都不在意,你跳出來急什麼急?
如果王安石真的把持朝綱,堵塞言路,你這十宗罪又是怎麼呈到皇帝面前的?
而且到了王安石那個位置,每年經他手貶斥的官員多不勝數,難道把政績不合格的官員貶官外放,也是一種罪證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個宰相誰都別想當了,反正也是個背鍋的崗位!
所有人都明白,這就是為了攻訐而攻訐,並無任何道義可言。
甚至連這所謂的“十宗罪”,都要東拼西湊,才能勉強湊成兩位數。
太勉強了!
但古代就是這樣,身為宰相,一旦遭到彈劾,你就得主動請辭,哪怕心裡一萬個不情願,該走的流程也一個不能少。
不過,幸虧,王安石之前給神宗皇帝打的“預防針”起了效果,神宗皇帝駁回了王安石的請辭,並且把彈劾他的呂誨外放鄧州去做了知州。
算是暫時平息掉了第一次風波。
然而,無論是當時身處旋渦中心的王安石,還是在收聽節目的聽眾,都心裡清楚,這一次的彈劾只是開始,真正的風暴,還在後頭!
“王安石的新法固然會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擊,但有神宗皇帝的支援,改革還是堅定地執行了下去。
讒言沒能把雄心壯志的王安石擊倒。
但真正的危險,此刻才悄然冒頭。
新法,出問題了!
首先是三朝元老韓琦上書神宗,請求停止青苗法,韓琦不像呂誨那麼小人,為了告狀而告狀,他的理由很直接——
青苗法,出問題了!
青苗法的設想固然是好的,由國家放貸,讓百姓受益。
但任何善法,落在終端執行層面,都是由人去操作。
因為是國家放貸,卻也不能無視壞賬的風險,所以朝廷規定,放貸的官員要揹負連帶責任,如果有壞賬收不回來,就得受罰。
一線的官員也心裡苦哇,一方面朝廷有績效考核,你不去放貸是萬萬不行的。
可要真把貸款放給那些苦哈哈的農民,萬一出了意外,到時本息收不回來,可如何是好?
於是,原本是善法的青苗法,落在操作層面,就開始扭曲變形了。
放貸的官員為了完成績效,控制風險,開始強迫抗風險能力強的富戶去幫自己完成任務。
即便貧戶能借到貸款,到時還不上,就得連累保人一起分攤賠償,到最後人人談青苗法而色變。
而且,千萬別忘了,很多人之所以貧窮,不是因為外部條件差,純粹是個人主觀不努力的原因。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懶漢不在少數,得知官府散錢,這些人莫不激動萬分,先拿來花銷再說,到了還錢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