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好意思,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你讓當地的官府怎麼辦?
把這些人抓進大牢,人家還笑嘻嘻地感謝您青天大老爺管了好些時日的飯菜呢!
新法第二步的青苗法,很快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但王安石卻堅持認為,道路是曲折的,結果是光明的,變法之路絕不可在此停步。
他說服了神宗皇帝,堅定不移地繼續推行自己的變法主張,哪怕身前是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他也堅決不肯後退一步!
哪怕有人不安好心,給王安石頭上戴上了‘三不足’的帽子,王安石也始終不曾有過半分動搖。
什麼是‘三不足’?即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在當時的社會輿論下,這三條已經是堪稱誅心之言了,屬於是非常嚴厲的指責。
後世很多人更是直接把‘祖宗之法不足守’當成了王安石親口所說的狂妄之言,這是冤枉了王安石。
但也沒有完全冤枉,因為雖然不是王安石首先發表的宣傳語,但他的確就此事給神宗皇帝做過答覆,他說:
然人言固有不足恤者。苟當於義理,則人言何足恤!
至於祖宗之法不足守,則固當如此。
且仁宗在位四十年,凡數次修敕,若法一定,子孫當世世守之,則祖宗何故屢自變改?
他就這麼理直氣壯地把別人誣陷自己的‘三不足’給承認了下來,以此表達自己堅定不移推行變法的強大決心。
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公元1073年,王安石五十三歲,在上元夜君臣齊賞花燈時,王安石騎馬從宣德門入內,被守門者呵斥下馬。
王安石以前都是進了門才下馬的,從未被人阻攔,卻在上元夜這麼重要的時間節點,發生瞭如此不愉快的衝突。
可見是有人要離間君臣之間的關係了。
誰都看得出來,王安石變法的底氣,就在於神宗皇帝的支援,一旦這份信任崩塌,新法也就如同被衝破的長堤,將就此一瀉千里。
君臣之間確實也在這個上元夜裡,開始心生嫌隙。
屋漏偏逢連夜雨,老天爺好像也在故意和王安石作對。
古代有所謂的天人感應學說,認為自然和人的關係不可割裂。
如果人君施行‘德政’,上天就會給予嘉獎,出現種種祥瑞,而如果發生重大的自然災害,皇帝就得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不德’的行為了。
當然,皇帝是聖賢的,假如辦了壞事,一定是身邊出現了小人,宰相首先難逃其咎。
公元1074年,蝗災肆虐,天下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