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的革新之路》
葉立航和吳林的故事來到了第 111 章,這一次,他們把目光鎖定在了鄉村教育的革新上。
在這個鄉村,教育資源的匱乏和教育觀念的落後一直是制約孩子們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葉立航和吳林深知,要改變鄉村的未來,教育的革新勢在必行。
他們首先面對的是學校硬體設施的簡陋。教室破舊,桌椅殘缺,教學器材嚴重不足。為了改善這一狀況,他們決定發起一場募捐活動。
然而,募捐的過程並不順利。他們在網路上釋出的募捐資訊如同石沉大海,幾乎沒有引起任何關注。吳林決定親自到周邊的城市去聯絡企業和慈善機構,但大多數都以各種理由拒絕了她的請求。
葉立航則在鄉村裡組織村民們自發捐款,但村民們本身經濟條件有限,能夠籌集到的資金也是杯水車薪。
但他們並沒有放棄,繼續努力尋找更多的渠道。終於,一家愛心企業被他們的堅持所打動,捐贈了一批教學裝置和桌椅。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這些裝置的運輸和安裝需要專業人員,而鄉村缺乏這樣的條件。
吳林想方設法聯絡到了裝置供應商,請求他們提供安裝服務。經過多次溝通,供應商終於同意派出技術人員,但需要額外支付一筆費用。
葉立航和吳林咬咬牙,決定自己湊錢支付這筆費用。裝置終於安裝好了,但教室的修繕又成了難題。
他們帶領村民們自己動手,修補屋頂、粉刷牆壁。在這個過程中,葉立航不小心從梯子上摔下來,受了傷,但他依然堅持在現場指揮。
硬體設施初步改善後,師資力量的薄弱成為了突出問題。鄉村學校的教師待遇低,工作條件艱苦,很難留住優秀的教師。
葉立航和吳林決定向政府申請提高教師待遇,併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但政府的財政也很緊張,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他們的全部要求。
吳林提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透過網路招募志願者教師。他們在各大教育論壇和網站上釋出招募資訊,然而,回應者寥寥無幾。
就在他們感到絕望的時候,一群剛畢業的大學生看到了他們的資訊,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決定來到鄉村支教。但這些大學生缺乏教學經驗,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為了提高志願者教師的教學水平,葉立航和吳林邀請了城裡的教育專家到鄉村進行培訓。但專家們的時間有限,無法長期駐留。
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學習教育理論和方法,然後再傳授給志願者教師。每天晚上,他們都在燈光下研究教學資料,常常討論到深夜。
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他們還發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高。鄉村學校的課程設定單一,教學方法陳舊,無法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葉立航和吳林決定引入一些新穎的課程和教學方法,比如開展手工課、科學實驗課,採用小組討論和專案式學習的方式。但這需要教師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一些教師開始抱怨工作壓力太大。
吳林耐心地與教師們溝通,傾聽他們的困難和想法。葉立航則為教師們制定了合理的工作計劃和激勵機制,鼓勵他們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又成為了新的障礙。很多家長認為讀書不如早點出去打工掙錢,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
葉立航和吳林決定逐家逐戶地進行家訪,與家長們溝通教育的重要性。但一些家長態度冷漠,甚至把他們拒之門外。
他們沒有氣餒,繼續堅持家訪。透過分享一些成功的教育案例和孩子未來的發展前景,逐漸改變了部分家長的觀念。但要讓所有家長都重視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面對一個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