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引導和規範,培養他的良好習慣和品德。
經過多次的溝通和交流,他們最終找到了一個平衡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鄉村發展學院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學生,他們紛紛投身到鄉村建設的各個領域,為鄉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葉立航和吳林的愛情也在歲月的磨礪中更加深厚和堅定。
未來,他們將繼續攜手前行,為鄉村的發展和孩子的未來努力拼搏,讓愛的光芒在鄉村綻放得更加燦爛。
葉立航和吳林在鄉村發展學院逐漸步入正軌,孩子也在健康成長的同時,他們並沒有滿足於眼前的成就,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鄉村更深層次的精神文明建設。
他們意識到,雖然鄉村的物質生活有了顯著改善,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相對匱乏。為了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葉立航和吳林決定在村裡舉辦一系列的文化活動。
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組織文藝演出。然而,在籌備過程中,他們發現村裡缺乏有表演才能的人才,而且也沒有專業的演出裝置。葉立航和吳林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在村裡張貼告示,招募有興趣參與表演的村民,並邀請城裡的藝術老師到村裡進行指導培訓。
同時,他們透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購買了音響、燈光等演出裝置。但在排練過程中,由於村民們大多沒有表演經驗,排練進展緩慢,而且有些人因為工作和家務繁忙,無法按時參加排練。吳林不斷調整排練計劃,合理安排時間,葉立航則積極鼓勵村民們堅持下去,為他們加油打氣。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第一場文藝演出終於在村裡的廣場上舉行。精彩的歌舞、幽默的小品、動人的詩歌朗誦,讓村民們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然而,演出結束後,葉立航和吳林發現,單一的文藝演出並不能滿足村民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於是,他們又策劃了讀書分享會。在村裡設立了圖書角,購置了大量的書籍。但一開始,前來借閱和參與分享的村民寥寥無幾,很多人認為讀書不如干農活實在。葉立航和吳林親自帶頭,在田間地頭、茶餘飯後與村民交流讀書心得,分享書中的知識和故事。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村民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開始走進圖書角,拿起書本。為了進一步激發村民的閱讀興趣,他們還舉辦了讀書比賽,設立了獎項,對錶現優秀的村民進行表彰。
在讀書分享會取得一定成效後,他們又組織了傳統手工藝製作活動。邀請村裡的老手藝人傳授技藝,讓年輕人學習和傳承。但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原材料的採購和作品的銷售成為了難題。
葉立航四處尋找優質且價格合理的原材料供應商,吳林則透過網路平臺和線下渠道,為手工藝品尋找市場。經過努力,手工藝品不僅在本地銷售良好,還吸引了外地遊客的關注和購買。
然而,隨著文化活動的增多,組織和管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葉立航和吳林經常忙得連軸轉,身體和精神都極度疲憊。但他們看到村民們在文化活動中收穫的快樂和成長,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此時,他們的孩子也到了上學的年齡。由於鄉村學校的教育資源相對有限,他們考慮把孩子送到城裡讀書。但這意味著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會更少,而且孩子也可能會不適應新的環境。
經過深思熟慮,葉立航和吳林決定還是讓孩子留在鄉村學校,他們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為鄉村學校帶來更多的改變。他們積極與學校老師溝通,為孩子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同時也為學校爭取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支援。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鄉村學校的硬體設施急需改善。教室破舊、教學裝置老化、體育器材短缺。他們決定發起一場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