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騎離開後,張衝開始巡視完陣線,趕回了軍帳。
此時大帳中,諾大的沙盤已經拉了起來,三十多名幕僚正不斷根據前線送來的訊息移動著沙盤的小旗。
這塊巨大的沙盤就是幕僚團隊這段時間的成果,他們將河間地周圍走遍,用泥胚做成了這塊巨大的沙盤。
其中洛水、伊水是兩條絲緞代表的,它們橫亙在沙盤上,分割出敵我雙方。
而泰山軍的各個軍就由各自的軍團旗為代表。
其中可以清晰的見到,除了已經前出到洛水南岸的六個軍,剩下的八個軍都一字分佈在洛水邊。
這八個軍分列於洛水之岸,東西長達十餘里,根本看不見頭尾。
這還是隻有四萬多人一字排開的結果,對面的袁紹兵力幾乎是他們的一倍,如果也這麼南北排開的話,光傳令都要花上半天。
所以為了控制方便,張衝自己的中軍只直接排程四個軍,剩下西面處的四個軍是由於禁直接排程。
于禁之前曾帶六個軍三萬人南下穿插至龍門一帶,尋機抄襲袁軍的後方,但可惜戰爭的規模很快就超過了原先的預料。
當源源不斷的袁軍開拔北上後,泰山軍就已經很難在南部山陵地區潛伏了,於是為了防止被袁軍包圍,于禁果斷帶著本軍回撤到了洛水一帶,以加強這個防線上的兵力。
于禁的決策是對的,當時他的蹤跡確實已經被袁紹發現,對面也確實正商量如何合圍,只是還未有行動,于禁就果斷跑了。
此時隸屬在於禁麾下的四個軍分別是趙簡的天策軍、段秀的振武軍、許仲的龍驤軍、羅綱的威武軍。
這四個軍中,有三個軍是以前中護軍系統的,也就是于禁的舊部,只有羅綱的威武軍為昔日右軍系統,是本次大戰才調撥到于禁麾下的。
但即便如此,羅綱也對於禁是非常敬服的,這也就保證了于禁對於麾下的這四個軍是有足夠的排程能力的。
此時,被安排在最西側的是許仲的龍驤軍,這一部是昔日中護軍的頭等營頭,其主將許仲是當年潁陽大戰後投軍的豪俠,好似沒多少威名,但卻是于禁的愛將。
其人是泰山軍中唯二監任過突騎大將和獨立軍的主將,另外一人就是軍中的飛虎大將徐晃。
作為步騎皆長的大將,許仲麾下有一支千人左右的突騎。這兵力是規模是尋常軍的兩倍,在十七號禁軍中也是前列的。
于禁將許仲佈置在最西側,也是要用這股突騎的。
在戰前,他和張南以及一眾幕僚曾在王上那邊做了最後一次軍情推演。在他們的推演中,袁氏軍隊可能會利用其兵力優勢採取迂迴的戰術。
而其中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西向。
這並不是張衝這些人拍腦袋猜出來的,而是根據戰場的真實情況做出的判斷。
在此時的戰爭中,有一個典型的現象就是“右翼崩潰”,也就是說勝負的成敗往往都發生在右翼的方向上。
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不復雜,它是當敵我雙方的戰線接觸後,因為右利手的普遍存在,所以戰線打著打著就會向右偏移。
於是,一些巧妙的統帥會在開戰之前就反而行之,也就是將兵力集中在自己的左翼,增大縱深和寬度,而讓己方右翼的軍陣向後移動。
所以一旦開戰時,敵軍的右翼就會率先和自己的左翼接戰,而這個時候敵軍的左翼甚至還沒看見自己的右翼。
此時在敵軍的右翼,他們本該是主要攻擊的方向,但卻遭受了被加強的左翼,那就會遭不住。於是右翼一旦崩潰,還未交戰的左翼甚至都不敢繼續前進,這樣就造成了總崩潰。
這也就是兵家常說的斜型戰術。
這就是張沖和眾將判斷的,敵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