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不凡?非每一座城邑皆名莫斯科,亦非每位國家掌舵者,面對敵軍鐵蹄緊逼,圍困如籠,仍能泰然自若,閱兵於前,誓與將士同舟共濟,共赴生死之約?
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絕非僅僅意味“身後是莫斯科,退無可退”。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命運的天平早已傾斜,非個人意志所能輕易扭轉乾坤。
正因如此,他笑言趙剛先生乃理論之巨人,實戰之跛足。若非外人在側,陳浩定要與趙剛一辯高下,探討個中真章。
楚雲飛聞趙剛之言,亦是心潮澎湃,難以自禁:“南京一役,吾心之痛,難以言表。數萬鐵軍,一旦失卻組織,便如群羊失牧,任人宰割。手中所持,非尋常之物,乃保家衛國之利器,怎可輕易放下?縱使孤身一人,亦應血戰到底,方顯軍人本色。”
趙兄所言極是,武器、戰略、戰術,皆為輔翼,唯軍人之魂,不可動搖。只要此魂不滅,中華兒女豈能被外族輕易奴役?
李雲龍旁觀,心中暗自讚歎。楚雲飛出身黃埔,趙剛學富五車,二者論戰,令他眼界大開。唯憾自己難以插足其間,只覺話不投機半句多。
談及那份不屈不撓、戰鬥至最後一息的精神,李雲龍心中湧動,正欲開口,卻被陳浩搶了先聲:“爾等所論,皆拘泥於戰術層面,而戰略之大局觀,卻未得要領。”此言一出,李雲龍欲言又止,趙剛更是滿臉愕然,不知自己理論何處有失。
這位向來低調的陳顧問,今日竟有如此高見?眾人目光聚焦,趙剛尤為好奇。陳浩平時不顯山露水,此刻一鳴驚人,令楚雲飛亦感不悅,直呼其名,不復先前客氣。 \"陳副團長心中是否藏有獨到見解,我等皆願洗心革面,靜候賜教。\" 陳浩微微頷首,先是以春風化雨之姿肯定了眾人:\"軍魂所在,莫過於勇往直前之心,此點我與諸君不謀而合,深感贊同。\" 隨後,他語調輕轉,宛如雲霧繚繞中的峰迴路轉:
\"然而,若論及戰略與戰術的奧妙,豈可輕言非關緊要?誠然,在基層帶兵,一城一池之勝敗或可憑勇猛取勝,但談及國與國間那波瀾壯闊的戰略棋局,呵,那可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陳浩的笑聲裡夾雜著一絲戲謔,彷彿是在對某種自大的輕輕嘲弄。
趙剛心中暗自揣摩,陳浩這笑裡是否還藏著對往日間隙的耿耿於懷——尤其是那次匿名舉報的風波。他面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尷尬,心中暗自打定主意:日後定要找機會,與陳浩私下裡冰釋前嫌,將這份不應有的私人芥蒂,化作推動合作的清風一縷。畢竟,將個人恩怨摻和進國家大事的洪流中,實非智者所為。
楚雲飛敏銳的耳朵捕捉到了陳浩話語間不經意流露的輕蔑,心中頓時湧起一股不悅的浪潮:“陳副團長,您這侃侃而談的架勢,不知是哪所高等軍事學府的輝煌成就鑄就的呢?語氣中透著不凡,著實令人好奇!”此言一出,不僅是對陳浩言語的直接回應,更是巧妙地將戰場轉向了對方的教育背景,一場心理的較量悄然拉開序幕。
若非出自名門軍校,又或是對軍事學院的大門未曾涉足,陳浩先前的論斷,豈不成了空中樓閣,風中之燭,輕如無物?然而,陳浩雖未踏足軍校門檻,卻對過往戰役有著超乎尋常的洞見,彷彿擁有預知未來的慧眼,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智慧,以全域性的視野審視過往戰事,其見解之深刻,令人生畏。
面對楚雲飛的詰問,陳浩並未正面回應,反而丟擲一枚重磅炸彈:“你可曾深思,日本帝國何以踏上侵略之路,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邏輯與動機?”這突如其來的提問,讓楚雲飛措手不及,他原以為侵略行為不過是貪婪與野心的簡單體現,未曾料想背後竟有如此複雜的動因需要剖析。
楚雲飛沉吟片刻,緩緩道出他對日軍侵略起源的淺顯理解:“從九一八到盧溝橋,種種事變似乎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