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不認真。
李光從小博聞強識,看書就是一目十行的習慣。
更何況這些學子的文章裡面,大段大段的都是官話套話,看不看都無所謂。
對李光來說,大多數學子的卷子只需要看三眼,就能把其水平定個八九不離十。
第一眼,看一看開頭,便能把學子的文采摸得差不多。但凡開頭,都是寫文章最用力的地方。如果連開頭都寫不好,那麼這樣的文采不提也罷。
第二眼,從開頭快速地往後掃,找到文章的核心觀點仔細看一看,便知道了文章的中心旨意。若是觀點有趣,或許還會多看一眼,看一看考生論述的過程。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妙就妙在論述的過程,能吸引考官多看幾眼,是以在科舉之中總是能取得好名次。
由此也須得出一則教訓,那就是考試的文章不要有太多的轉折。萬一考官快速掃到的是轉折之前的觀點,那誤會可就大了。
第三眼,看一看文章的結尾,是否有點睛之筆。如果在文章最後能來一次昇華,搞幾句精彩的點睛之句,那麼還能讓考官給多打幾分。
作為小鎮做題家,這樣的作文套路早已熟稔於胸,不過李申之今天的殿試卻沒有按照這樣的套路來寫文章。
在李申之看來,他已經取得了進士的資格,並且在科舉之前就已經有了文林郎的勳爵,科舉名次對他來說並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他想要的,是在科舉上闡述自己的想法。
卻說李光按照他的套路在閱卷,不一會已經翻過了二三十份,除了極個別的微調之外,對名次幾乎沒有改動。
這樣做,也是對副考官們的尊重。
副考官們排定名次,也是費了不少的功夫。一個懂得為人處世的主考官,應當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然而若是不改動幾個名次,又會顯得主考官水平不足。
所以微調幾個名次,便成了主考官與副考官之間的默契,就連皇帝也遵守著這樣的默契。
而這一次,李光陷入了深深的為難。
眾副考官看到李光手中握著一份卷子,既沒有調整名次,也沒有放下去看下一份,而是就那麼呆呆地盯著考卷,在那裡出神。
副考官們心中疑惑,還以為主考官李光走神了。
有一名副考官藉助給李光添茶水的機會,故意弄出了點聲響提醒李光,順便看一看是誰的卷子,竟然讓主考官陷入這樣的狀態。
李光看到有人給他添茶水,禮貌地點頭點頭表示感謝。
重規矩的他,同樣重禮貌。
副考官看到主考官沒事,心中稍安。然而當他看到卷子的時候,心中不安了。
那張卷子的辨識度太高了,不需要看名字就知道作者。
文章寫得工工整整,但是書法水平卻又一言難盡,定當是李申之的無疑。
其他的副考官看到這位副考官似笑非笑的神情,一瞬間也猜到了試卷的主人。
他們在閱卷的時候也遇到了同樣的難題。
李申之的卷子當真是不按套路出牌,他們也不知道該給什麼樣的名次。
若是在科舉省試的時候,這樣的卷子很有可能會被直接黜落,然而這裡是殿試,他們也沒有資格隨意黜落士子,那是官家的權力。
等他們深入地看進去之後,又都紛紛被李申之卷子裡的想法折服,禁不住拍案叫絕。
有心給李申之提高一些名次,卻也沒有那個膽子。
幾個副考官們商量了半天,最後決定還是按照省試的名次來排。
用最保守的辦法,雖然失去了出彩的機會,但是也避免了出錯的可能。
現在,李光陷入了和他們同樣的為難。
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