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秋風在京城錦衣衛南鎮撫司當差之時,常聽同僚說起朝廷黨爭,雖然沒有刀光劍影,卻比江湖仇殺更加兇險。一著不慎,不只自己丟了官職性命,連同家人朋友也不能倖免。後來他受了陽震中的派遣,假意救出燕獨飛,想查清青海派高手潛入皇宮,到底有何圖謀。沒想到這件事的背後隱藏著許多秘密,牽涉到正德皇帝遇害之事。此時聽馮渭講述昔年遼國朝廷之爭,厲秋風心下暗想,武林各大門派為了江湖地位,尚不惜害人性命。那些大小官員為了升官發財,不知道用了多少卑鄙手段。而耶律倍和耶律德光為了爭奪皇位,使出的法子必定更加狠毒。韓延徽周旋於這些如狼似虎的契丹人之間,可以說是步步荊棘,稍有不慎,殺身之禍立至。此人能夠始終居於皇帝之側而不遇害,實有過人之能。若這番話真是他說的,此人為官之術已是爐火純青,大明朝或許只有仁宗、宣宗兩位皇帝在位時的三楊可以與他相比。
厲秋風思忖之際,只聽馮渭接著說道:“耶律倍原本一腔怒火,可是聽韓延徽如此一說,心下一片茫然,不曉得韓延徽這番話是什麼意思。韓延徽見耶律倍一臉驚疑,這才起身請耶律倍坐下,告訴耶律倍說,既然他到了韓家,大錯已然鑄成,自己即便想助耶律倍登上皇位,也無半點可能,不如仔細商議今後如何自保。
“耶律倍越聽越是心驚,不由拍案而起,對韓延徽大聲說道,韓先生以為我被困在東丹國那樣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定然無法翻身,卻不知道我已召集了三萬大軍重返京城。一路之上所遇城池無不大開城門,官員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到了京城之時,我麾下已有八萬兵馬,這等威勢,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比得上?
“韓延徽聽耶律倍說完之後,只是嘆了一口氣,口中說道,若是手下的人馬多,便能得了天下,當日先帝和太子殿下率領二十萬大軍南征,李存勖不過兩萬人馬,按理說應該束手投降才是。可是先帝和太子殿下卻是大敗而回,這話又怎麼說?
“耶律倍被韓延徽揭了短處,心下大怒,可是韓延徽說的確是實情,他又無法辯駁。是以耶律倍雖然吹鬍子瞪眼,一時之間卻又無話可說。韓延徽請耶律倍坐回到椅子中,這才緩緩說道,大遼立國已近二十年,雖說老臣與太子殿下參照漢人典籍,制定禮儀典章,皇帝也頗為讚許,可是契丹的皇室貴族、朝廷大臣、統兵大將,個個都看不起漢人,視漢人為奴僕,防著漢人另有異心。
“韓延徽說到這裡,略停了停,看了耶律倍一眼,這才接著說道,老臣浮沉半生,早已將世事看得淡了。其實老臣心下明白,先帝和太子殿下雖然待老臣極好,可是從心裡來說,是看不起老臣的。
“耶律倍被韓延徽說中了心事,饒是他心狠手辣,卻也覺得有些尷尬。想要解釋幾句,又不知道如何解釋才好,只能默然不語。韓延徽接著說道,太子殿下是一位極聰明之人,知道契丹人雖然彪悍無敵,可是能夠馬上奪天下,萬萬不可馬上治天下。為了大遼的長治久安,這才與老臣商議,想要學著漢人的法子,為大遼定下萬世之規矩,這樣才可使大遼一代一代傳了下去。可是太子殿下雖然為了大遼國嘔心瀝血,那些貴族和大臣卻並不願意向漢人學習。他們以為老臣輔助先帝和太子制定規矩,是故意壓制他們,心下十分不服氣。因數未定禮儀之前,大臣見到先帝,只是抱拳躬身行禮即可,可是定了規矩之後,他們卻要三跪九叩,自然覺得麻煩。而且以前和先帝可以同桌共食,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席間還可以說說笑笑,何等快意?而有了規矩之後,臣子只能離得先帝遠遠的,不能再像以前那般與先帝竊竊私語,說一些體已話。如此一來,他們有一些事情便辦不了。這份怨恨,他們自然不敢放在先帝和太子殿下身上,只能遷怒於老臣這樣的漢官身上。
“前些年太子手握權柄,一直在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