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董襲再粗條,也知道自己怕是惹惱了二郎了,忙笑著回道:
“二郎,主要是咱們本小,冒不起這個險。你的兵策成功的可能有沒有肯定有,而且深合兵法之道。但二郎你有沒有想過,敵軍主將是誰,有什麼樣的性格,是否是兵法大家而這些我們一概不知。”
見孫權真的有在認真思考,董襲也頗為高興,於是說得更加詳細了:
“孫子曾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個軍策是否有效決不是自身多麼詭詐高妙,而是看是否針對敵軍主將所設。我曾聽主公講過一句話,今日也送給二郎。”
所謂主公者,孫堅是也。
聽著這話,孫權心頭不是滋味,自己父親的話竟然需要一個外人來傳遞,自己才知道。
董襲自然不知道孫權心裡波瀾再起,而是回憶著那句話:
“好的計策從來只是比你的對手多想一步,要是想了兩步,那就是最壞的計策。”
且不提孫權心中對父親的怨懟,只是此刻聽了這句話時,他卻有了一種徹底的頓悟。
那就是三思而後行,到底應該是哪三思。
這第一思就是思對手到底何人,第二思則思考敵人對此是如何想的,而這第三思則是如果敵人這般想,我該如何做才能打敗他。
此刻,孫權彷佛間有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開始真正的將很多事情逐漸想明白了。
那邊董襲接著說道:
“二郎之策最怕遇到兩種人,這一種就是古板不苟之人,一種就是經驗豐富的兵法大家,只要遇到任何一種,咱們派去夜襲的弟兄們,就一個也別想活著回來。”
這下子孫權明白了董襲顧慮的地方在哪了。
龍亢城內的淮南兵攏共不過八百多人,其中大部分還是新軍,戰力不強。
本來精銳就少,能派去夜襲的又只能是精銳,一旦都丟在城外,那龍亢肯定守不住敵軍後面的攻城。
但想明白歸想明白,孫權到底還是有點接受不了什麼都不做。
都看見敵軍在行動了,自己這邊什麼都不應對,那不就是慢慢等死嗎
所以他不甘心的問道:
“老董,你有什麼計策,也快快說來,總不能等死吧。”
董襲哈哈一笑,接著意味深長的說了句:
“二郎,我以前年輕時也如你這般,覺得看清了,就要去做,不然不如懵懵懂懂下去呢。但後面我在地方做亭長久了,慢慢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有時候你不做就是最好的辦法。”
董襲沒有繼續賣關子,直截了當告訴孫權他後面的應對:
“之前敵軍圍城的第一時間,我就已經讓人去下游尋吳太守要援兵,以舟師之速,想來援軍也就在明日能到。既如此,又何必去冒這個險呢”
孫權若有所悟,忽然來了句:
“所以你和我說了那麼多,就是尋我開心有辦法,你早說啊,偏還和我講一堆道理”
這下子董襲再忍不住了,哈哈大笑。
接著,孫權也跟著笑了起來。
他們的笑聲沖淡了城頭上的哀愁,似乎明日也沒有那麼難了。
但戰爭就是這麼簡單的嗎
……
城頭上的孫、董二人可能並不知道,此刻將他們圍在城下的是一個叫任峻的泰山軍軍將。
而任峻在泰山軍中正是以土木為能,尤其擅長架橋,這一次他帶著所部軍吏八百,護著工匠千人沿著渦水東岸南下。
在路過龍亢的時候,聽這邊的地方隊伍說這裡來了一波淮南兵,沿著渦水兩岸燒殺虜略,禍害地方,任峻氣不過才帶兵過來。
本來以他的兵力也只是打算殲滅那些散在野外的淮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