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幽州百姓再沒辦法活下去了,於是城邑內外,飢寒大起,無數生無著落的黔首、甚至是破了產的小鄉豪、地頭,皆舉旗造反,呼應泰山軍。
幽州的戰爭形勢一下子就加快起來。
左路軍的董訪在有了本地人為嚮導後,其行軍速度驟然加快。在配合楊茂合力拿下故安後,董訪繼續分軍直略涿縣。
而楊茂在這之後,轉軍向東,去拔薊縣。
別問董訪為何又是配合楊茂拿下故安,又是將進攻幽州州城薊縣的任務讓給楊茂。問就是人情世故。
而這一分軍,實際上董訪就和楊茂默契地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太行山沿線到涿郡以東的地區分給董訪,而廣陽的薊縣、漁陽郡、右北平郡分給楊茂。
做了這樣的分割後,這仗就打得大家都開心了。
隨後,董訪帶著所部軍團沿著太行山東麓區域,開始一路攻城拔寨,所過鮮有不克。
到了九月底,董訪兵圍涿縣。
彼時城內的涿郡長史齊周內外交困,有心想放棄涿縣,但城外卻已經被董訪圍困的水洩不通。
城內樵採、用水甚為艱難,軍民心又不齊。
甚至本和齊週一條船上的世家們都不死力,先是城內的孫氏、許氏連線出奔。但在城外就被泰山軍給俘獲了。
然後城內的遊俠一流,如趙犢、霍奴等,皆起異心,隨時準備反戈一擊,搏一把大富貴。
這人心啊總是買漲不買跌,眼見著這漢室已經無路,沒人願意陪葬。而願意陪葬的早就在中人亭死光了。
而那城內的許氏為何不效死要知道在定亭英勇犧牲的許據就是出自此家族啊。
但人家的理由也很有道理,那就是:
咱們都為漢室流血敬忠了,已經對得住漢室的恩德了,剩下的族人為自己為家族求個生路,不行嗎
行,太行了。
也正是此話太有道理,以至於那些子弟犧牲在中人亭的,皆無愧對漢室之心。無論是出奔還是投降皆毫無壓力。
所以就在九月最後沒幾天的時候,涿縣城內的豪強們誘動遊俠趙犢、霍奴,背殺齊周,開城而降。
就這樣,涿縣城克。
入了涿縣的董訪安堵四民,一切皆如故,好像並不打算按照泰山軍過往的入城政策清理頑固不法的豪強。
是不是董訪又犯了他在河濟時期的老毛病,開始綏靖起來了呢
不是,犯過一次錯誤的董訪比其他四個方面帥臣都要來得激進。如果能證明忠誠,他董訪又何惜這手裡的刀染上鮮血。
而這一次是王上的安排。
張衝非常明白,現在幽州處在一個真空期,如果不能儘快收復底定,那外族就會入關盤踞,到時候他可能就要深陷在北疆的邊防泥淖了。
所以,這一次行動就是要快。
為此,張衝對三帥密談過這次行動,不拷豪強,只要交出糧食兵刃,一切悉數入故。
等幽州平定後,再從容料理即可。
這就是先用快火爆炒,再用文火慢燉,這肉啊,它才爛透。
於是,有了涿縣的支援,董訪留軍三千穩定涿郡,便開始繼續北上。
從輿圖上看,涿郡之北就是代郡、上谷郡,好像隨時能到。
但實際上,在涿郡、廣陽郡和代郡、上谷郡之間是綿連的群山。在西側那是太行山,在北面那是東西走向的燕山。
總之,別看代郡、上谷郡就在涿郡邊上,但其實隔著遠呢。
但再遠,董訪都要繼續北上,因為他此次的終點就是居庸關。
此關坐落在燕山山脈和太行山的山道口,正是通往上谷的唯一通道。守住居庸關,就是守住幽冀的廣大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