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強後,又遇到新的困境了。
那就是分完了地的黔首們,雖然擁有了土地,但可能還是不能養活自己,因為土地總量太少了。
從目前各郡案牘以及泰山軍吏自己清丈的田畝數來看,幽、冀兩州的田畝數應該在一千三百萬畝左右,而清查出來的兩州戶口數呢大概在一百一十萬戶,口六百多萬人。
換言之,戶均數量不過十二畝。這點數量的土地,即便是完全分下去,也不夠一家所需。
泰山軍在北方經營多年,非常知道北方的農業情況。
以北方的中等添田來算,畝產能有一石。但這得的一石是粟,而粟的出米率是在六成。而粟是一年一熟,也就是說北方一畝中等田,一年不過打出六鬥米。
換上面那個資料,河北人即便是戶戶分得田地了,那一年也不過打出七十二斗米。
這點米即便一粒米不交給泰山軍,也不夠吃,更不用說留做來年的種糧了。
現在來看,即便只是按照人均四百斤的口糧量來說算,一戶百姓一年也要吃二十石的口糧,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至少需要翻一倍。
從戶均十二石到戶均五十石,這個資料就是翻了四倍還多。
這個巨大的糧食缺口,使得張衝很難想象,以前的黔首們到底是過得什麼樣的日子。
另外一個想不到的是,幽冀兩州竟然會有將近六百萬人。而且隨著破豪強,解放的隱匿人口的增加,這個數字還會變大。
再加上中原、青州、幷州一帶的流民的流入,往後人地矛盾會越來越大。
所以張衝當務之急就是解決這個糧食缺口問題。
張衝之前記得新時代的河北耕地面積能有九千萬畝。換句話說,現在河北的耕地上限就是九千萬畝。
而現在已經開發了大概一千七百萬畝,而張衝如果沒記錯的話,宋時期河北路的耕地面積能達到二千七百萬畝。
張衝相信在他大力發展鐵製農具,以及不斷從草原獲得耕牛資源的幫助下,泰山軍也能開墾出這麼多的土地。
但這個數字還遠遠不夠。
說到底,粟的產量太低了,它只不過是好養活所以才廣種的。要讓黔首們吃飽,還得是吃麥。
麥在北方可以做到一年兩熟,這樣的話直接畝產量就能翻一倍,再加上開墾田畝,就基本完成這個糧食缺口了。
但種麥不是那麼好種的,它是需要水的。
所以要想完成上述的糧食缺口,就必須在河北兩州興修水利,而這也是泰山軍的責任。
過往漢室也在河北修繕水道,但更多的是治理大河。後面即便修水利也多在京畿一帶修,這是符合他們強幹弱枝的政策的。
所以過往河北的水利都是當地的世家豪強們修建,就如博陵崔氏一樣。但這種水利因為勢力範圍的問題,往往修的很短,也缺乏整體規劃,往往導致浪費。
而現在,張衝則要擔起這個責任,他要在河北大規模興修水利,開墾良田。
而且,正可以利用這種大規模社會工程,來鍛鍊泰山軍的排程能力。
於是,很快在張沖和諸門下商議後,先討論出了《泰武二年墾荒令》。
令曰:
“泰平初定幽冀,墾荒興屯。凡郡縣無主荒地皆分遷無地戶。皆官給牛具籽種,六年起科。”
而之後,張衝又和度滿、諸葛珪以及工部的主要幹吏討論了河北水網分佈。
但這個過程註定是要時間的,原來漢室對河北地區的輿圖已經有近百年沒有更新過了,如今時世移動,這些輿圖早就不能指導現在的水利開發了。
所以,工部的幹吏們還要跑遍河北,去檢視各地的水流分佈,這樣才能做後續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