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夯土結構,是典型的四壁四門漢城,其城北有一條濁漳水臨北門,然後從兩側又挖出一條護城河,將潞城緊緊環繞在內。
而在護城河上,又有三座水砦,負責把守護城河的水道。
城內又透過水門與之相連,一旦遭遇敵攻,城內的守軍可源源不斷支援到這三處水砦。
如果只有此城也就罷了,在趙雲軍正東面,一座橫嶺自北向南橫亙,嶺下連砦縱橫,嶺上旌旗相連,此時見趙雲軍來,正鑼鼓四起。
趙雲也打了不少的仗了,對攻城也有一套經驗,所以他一眼看出這些佈置的心思。
首先,上黨軍駐營於城南百穀山,實際上佔據了這片區域的制高點,其主將可以比趙雲獲得更好的視野,靈活排程戰術。
而趙雲所部控鶴軍呢處在嶺下,其軍的動向在敵軍眼裡一覽無餘。實際上已經失去了主動權。
其次,上黨軍又以護城河為依託,構建了三座前出的水砦,使得潞縣城內的守軍可攻可守。
同時,水砦和南面百穀山的守軍彼此聲援,構成外圍的防線,而潞城則為其間的中樞,為這些外圍據點提供預備隊和物資。
最後,嶺下的敵軍連砦也是如此,既可以屯駐部隊又能儲備軍資,使得泰山軍在潞縣城外即遭遇阻礙,而不能對潞城本身形成威脅。
其整個外圍防線,幾乎橫行十餘里,將整個潞縣的正面全部覆蓋。
這些小砦、窩鋪和城上的垛、樓相互配合,形成了系體的打擊。
不過趙雲也沒有那麼擔心,他既然能看出這防禦的底細,自然也有破敵之法。
無論是在早期的隨軍學堂還是後面的鄴城講武學堂,都對敵軍這種城外砦的複合防禦有著明確的解決辦法。
對於這種有縱深防禦的工事,首先要奪取城外的險要和此城的各處交通線。
也就是說,要選擇放棄功潞城,而是重點拔取百穀山軍砦。這樣就能避免正面過大,兵力分散的問題。
思考過後,趙雲當即下令對百穀山之敵進行攻擊。
……
此次趙雲所帶之控鶴軍多是泰山軍老卒,軍中猛將委實不在少數。
此刻,趙雲軍令既下,率先開拔並以橫陣鋪開的是控鶴軍前營千人部。
其主將為徐盛。
這個曾被張衝親切稱呼為“小徐”的遊奕士,此刻已經在歷次戰役中積功而為營將,已是軍中地地道道的核心骨幹。
徐盛手裡握著一柄很奇怪的兵刃,那是一種長柄斧鉞,但上部又比正常的斧鉞來的更小,總體就是一個大棒。
徐盛身高七尺,在一眾八尺多的泰山軍將中好似其貌不揚,但整個人卻非常精悍。也正是彌補其手臂不足,他才用了這一斧棍作為自己的兵刃。
此刻,作為控鶴軍前部司馬,攻擊嶺下軍砦的任務自然是屬於徐盛的。
他只是簡單觀察了一下這些壁砦,然後就帶著其部千人排成一個橫隊壓了過去。
出乎意料的是,當徐盛帶隊準備對壁壘發起進攻的時候,嶺上一陣旗幟變換,隨後嶺下就鼓聲大作。
在這鼓聲中,一支鐵軍正從壁壘內開出,顯然要和泰山軍陣戰。
後方的趙雲愣了一下,他也是很久沒遇到敢主動出擊的敵軍了,搖了搖頭,便繼續看徐盛施為。
他不認為徐盛會放過這個機會。
而前方,當徐盛看到敵軍竟敢出營,當下就爆發大笑,繼而獰笑一聲:
“諸弟兄們,隨我殺!”
爾後他就持著自己那柄斧棍衝到了一線。
不過即便這般上頭,徐盛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他不斷揮動自己的軍旗,讓各曲依次火力打擊。
率先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