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熙寧變法(3 / 4)

謂善於理財之人不過是按人頭徵稅,用各種陰謀投機取巧的手段奪取民利、盤剝百姓,其危害比明著加賦稅更為嚴重。】

【辯論的第二個主題:財富在國家與民眾之間應該如何配置,才能富國富民走出王朝興衰的魔咒?

王安石認為富國優於富民,小家的富裕依賴於整個國家的富裕,國家要富裕則需從天下取財。

首要的問題是保證國家的生存,因此要擴張權力的汲取能力,國家不但要解決國防問題,更要有足夠的資源來解決發展問題。

如果可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即便短期損傷到了民眾的利益,長期看也是值得的。】

【司馬光認為富民優於富國,如果四民都富足有餘,國富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權力要自我限制,如果一味殺雞取卵,竭澤而漁,最後只會越搞越窮,應該將財政負擔落在真正有能力的人身上,根據經濟水平與能力的不同,承擔不同的財政責任。

因此司馬光在辯論中強烈貶斥歷史上“富國論”的代表人物桑弘羊,他批評王安石說:“你說的這些都是曾經桑弘羊欺騙漢武帝的話,害得武帝晚年盜賊並起,國家差點滅亡。】

【辯論至此戛然而止,儘管沒有再繼續下去,但其後的帝國曆史裡再也沒有一場辯論能談到這樣的深度。

在整場辯論中,儘管神宗沒有表態,但最打動神宗的一句話正是王安石被司馬光斥為謊言的那句話:“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此後神宗多次單獨留下王安石長談,直到幾個月後令王安石總攬朝政,

繞過整個官僚機構設立新的最高決策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由此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拉開序幕。

熙寧變法不可謂氣魄不大,與前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改革不同,王安石一連推出10餘種法令,均輸法、市易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等等。

在涉及朝廷機構、產業、財政、物價及流通等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擴張。

在這場辯論後,司馬光黯然下臺,但對於正轟轟烈烈展開的變法,他做出了一個預言。

《與王介甫書》:“作法於涼,其敝猶貪。作法於貪,敝將若之何?”

他說:“朝廷的立法哪怕是從體恤弱者的立場出發,最終的結果都難免導致貪婪,更何況立法的目的就是為了貪婪去的,與自然和天道相違背的事情,即使成功一時長遠看也是必然失敗的,不會有第二種結果,天才知道失敗時會造成什麼樣的災難。”

從結果看,這場變法確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達成了財政增收的短期目標,但卻迎來了歷史性的失敗,遠未實現富國富民制服兩番的最終目標。

王安石打擊了既得利益者,但也幾乎同等的增加了底層百姓的負擔,富民的目標成為泡影。

國庫加增的財富也都在養兵與用兵中全部消耗了,最終新法越來越偏離本心,在內外交困之下汴京淪陷,二帝被俘,大宋風華剎那間化為磚石瓦礫。

站在今天看這場辯論之所以被稱為決定帝國曆史的最後一場辯論,是因為在同樣影響歷史的之前兩次辯論中,咸陽宮殿上爭論的是帝國的體制問題,是集權與分權之爭,是關於一個帝國實行什麼樣的體制才能有效治理。

長安的宮殿上桑弘羊與儒生爭論的是帝國的存亡問題,是富國與富民之爭,是關於在現有的體制下如何維持一個帝國。

而在汴京的延和殿上,王安石與司馬光爭論的是帝國的出路問題,是一個帝國無法維持時究竟應該如何做才可以走出歷史的死迴圈。

是在承認問題存在的前提下,為了解決貧富懸殊與土地兼併帶來的經濟不平等問題,如何尋求制度突破的路線之爭。

熙寧變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