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那些皇帝們都在幹什麼?
——這顯然不是他負責的事務範圍,畢竟在央洲定鼎中原之前,他就已經驟然駕崩了。雖然他掃清了不少進入中原的障礙,但是最終進入中原的時候他卻已經身死,自然也不可能制定什麼清退制度。
在現在的階段,依舊還處於軍民合一,不分兵民的時候,雖然他抽調男丁的時候也不是將所有男丁都抽調出去。
而日後……要是乾脆沒有規定清退老弱也就算了,但是既然提到了這麼一句話,那麼說明在制定軍中制度的時候,顯然是有人想到過這個退役制度的問題的。既然想到了,為什麼不進行規定?
子侄繼承父輩計程車兵身份也就罷了,但是這麼一直養著這些士兵不管他們是老是弱,對於央洲的實際作戰能力方面有什麼益處?如果到時候需要作戰,調遣了這麼一支軍隊過去,那麼難道不會讓將領對於軍隊的作戰能力產生錯估,進而導致錯失良機甚至可能戰敗?
不過,央洲軍隊士兵每個人的軍餉,到底是多少?
【而央洲軍隊的軍餉額度,事實上也並沒有與時俱進,他們的糧餉額度是順治時期制定下來的,在之後的數個皇帝在位時期,基本上就沒有增長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按照央洲軍隊型別的劃分,首先可以劃分為格林營、駐防營和京師營三大部分。總體而言,京師營的軍餉額度標準要比格林營和駐防營高出一些。】
【在格林營和駐防營中,按照兵種的不同,可以劃分為馬兵、戰兵和守兵三種,這三個兵種所能領到的糧餉數量也不同,以馬兵的糧餉額度最高,為0.3石+2兩每月;其後是戰兵,為0.3石+1.5兩每月;最後是守兵,為0.3石+1兩每月。】
【——不過,這種劃分方式也已經是過時的方式了,在經過數十年的更迭和局勢變化之後,央洲格林營和駐防營的軍餉劃分已經有許多都不再按照兵種來劃分了,原本的馬兵,許多都已經沒有了馬,原本的戰兵和守兵,職責劃分也已經模糊。】
【因此,在此時,央洲的許多格林營和駐防營中,馬兵、戰兵、守兵的劃分,已經變成了士兵等級的劃分,因為糧餉的數量不同,士兵可以從守兵晉升為戰兵、晉升為馬兵,從而領取到更多的糧餉。】
【而在京師營中,士兵們還有有親軍前鋒護軍領催、馬甲、步軍營領催、步甲、養育兵等劃分方式,糧餉數額分別是1.85石+4兩每月,1.85石+3兩每月,0.883石+2兩每月,0.833石+1.5兩每月,0.133石+1.5兩每月。】
【按照林石麟的計算,在當時,一個人生活所需的銀錢基本上可以劃定在十五兩到三十六兩之間,而央洲士兵所獲得的銀錢全年可以達到十二兩到二十四兩,還有相應的糧食,理論上可以說是能夠比較寬鬆地過上一年。】
【但是,問題在於,央洲計程車兵除了自己之外,還需要養活自己的家庭。】
【士兵們的家眷,通常都會隨軍住於營中,或在軍營附近租賃房屋,而士兵的糧餉並不足以維持家計。】
【因此,士兵們通常會在“士兵”這個職業之外,另找一些能夠賺錢的營生,包括但不限於替人幫工、租種田地、 做小本生意等等。而在做這些營生的時候,必然會花費相應的時間和精力,當做營生的時間和軍中訓練的時間發生衝突的時候,士兵們往往會選擇營生,而軍中的訓練就找人頂替——】
【這顯然,對於央洲軍隊的戰鬥力水平又是一個打擊。】
【當然,這些也只是理論上計程車兵收入,並不包含軍官將領們多半會進行的各種吃空餉以及剋扣軍餉的行為。】
唐朝,貞觀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