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回民戶,並宣告私自隱匿佔有民戶的人皆處死。】
唐朝,貞觀年間。
“所以,這個失吉·忽禿忽就是那個典型蒙古貴族的一派了。”長孫無忌得出結論,這個失吉·忽禿忽的出身和經歷,都能充分說明此人所屬的派別、所持的立場,想來此人大約也是那些想要將中原變成草場的蒙古貴族之一。
加上他那個以丁為戶的想法……更是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以丁為戶,真是個好想法!
而這樣的人擔任中州斷事官,處理中原諸路政刑財賦,對於中原的百姓而言,絕非好事。
李世民也對此充滿憂慮:“此人必定會盡全力站在蒙古貴族搜刮財富的立場上,對中原百姓極盡可能地壓榨……即使有耶律楚材等人定下了較為完備的賦稅制度,也沒有用。”更不用說這時候的賦稅制度還不完善。
俗話說得好,縣官不如現管,就算有完備的賦稅制度又如何?一個地方縣令就能夠給這片地區加上無數的負擔,更何況失吉·忽禿忽一個統領中州諸路的中州斷事官?更不用說,他還是成吉思汗母親的養子、成吉思汗侍從的出身。
房玄齡更不看好耶律楚材的日後了:“現如今,耶律楚材反對失吉·忽禿忽的以丁為戶的想法,還是從丁逃之後沒有賦稅可收的角度來反駁,從中可見窩闊臺這個大汗的想法究竟如何。”
事實上,失吉·忽禿忽能夠提出這個計劃,並且還能與耶律楚材爭辯數場才最終被否決,就能夠充分說明窩闊臺到底是個什麼想法了——說到底,窩闊臺最初也未必反對失吉·忽禿忽的這一想法,耶律楚材最終能夠打動窩闊臺,還是因為那個“丁逃,則賦無所出”的理由。
窩闊臺對中原漢地是這樣的態度,又有著這樣的對財富的渴求,耶律楚材最終能符合他的心意?
【而在失吉·忽禿忽呈上民籍冊後,窩闊臺則打算按照蒙古傳統辦一件大事。】
【忽禿忽最終統計出來了一百一十餘萬戶,而按照蒙古的傳統,在獲得新的廣袤領地後,就應該封賞功臣,怎麼封賞?當然是裂土分疆。就如之前,成吉思汗將自己打下的疆土分賜給了四個兒子一樣。】
【窩闊臺此時也打算按照舊例,將州縣分賜給諸位親王和功臣們。】
【這是好事兒嗎?當然不是。對與耶律楚材而言,西邊的非中原地區要封出去就封出去吧,反正那邊也並非是中原一統之地,況且當時他也在這個問題上說不上話。可如今,窩闊臺要封出去的都是中原地區。】
【同時,按照現如今蒙古貴族們的做派,將這些領土分封給他們後,這些土地上生活的百姓們會是什麼樣的悽慘情況,完全可以想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此,耶律楚材聽到窩闊臺有此意之後,便立刻勸說窩闊臺。但是實際上,他也清楚,自己不能真正改變窩闊臺分封民戶封賞功臣的打算,也無法對抗這些蒙古秦王功臣力量,於是,他只能從另一個角度勸說:“裂土分民,易生嫌隙,不如多以金帛與之。”】
【窩闊臺問他具體的方法,耶律楚材便道:“由朝廷派遣官吏,收納民眾的貢賦,等到每年年終的時候分發給各個王侯功臣,並且讓他們不要擅自向民眾征討,就可以了。”】
【窩闊臺覺得這個方法也不錯,一定程度上也讓這些分封的親王功臣們對於這些領地沒有那麼強的掌控力。】
【因此,窩闊臺由此確立了五戶絲制:每兩戶出絲一斤,隨各路輸於官府,以給國用;每五戶出絲一斤,隨路輸給得到封地的諸王貴族,以給諸王功臣湯沐之資。】
【隨後,在耶律楚材等人的輔佐下,窩闊臺基本定下了中原的賦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