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問題。況且,這其中還有著蒙古的傳統根基問題。
但就是神蹟此時這麼一句話,讓他不能再不重視這件事情了。
乃馬真後和貴由汗,乃至其後的蒙哥汗,在窩闊臺汗死後的這一段歷史中,蒙古內部的爭鬥和各方的糾葛,規模之龐大、情勢之混亂,別人或許只知一二,但忽必烈卻是一清二楚。
這樣的爭鬥產生的原因在於多方面,產生的後果也涉及了多方面。雖然最終情勢似乎是穩定了下來,但造成的影響卻始終存在。
就連忽必烈自己的登基上位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在。
而他創立大元,又在許多方面進行漢化學習,想的自然是將大元的統治長久延續下去,讓大元、讓蒙古能夠真正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而在這之中,皇位、汗位的傳承顯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只有皇位傳承得當,出上數代英主,忽必烈的這一想法才能得到實現。
可是現在,若說乃馬真後、貴由汗的事情也“不過是”其中一部分,那大元的繼承情況又會是什麼模樣?
雖說他們蒙古未必要學漢人那樣搞什麼嫡長子繼承製,但是也不能徹底亂作一團啊。
【說到窩闊臺駕崩,這裡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點值得一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各個時空的人都精神一振,大蒙古國、特別是窩闊臺駕崩之前的人則都是一驚:難道大汗的死還有什麼別的問題?
【這個點便是關於大蒙古國乃至元朝的皇帝下葬方式。】
清朝,康熙年間。
在場之人紛紛點頭,康熙同樣點頭,確實如此。
關於大蒙古國乃至元朝的皇帝或者一些貴族的下葬,他們大清的君臣也都知曉一二,那著實是與中原天差地別,與滿族同樣不同。
不過,蒙古對於這個入葬傳統確實是一直踐行,而大清入關到現在,則更多地偏向了中原漢人的土葬方式——雖然這在康熙等人看來,也並非什麼壞事。
【大蒙古國,以及元朝的皇帝,在駕崩後的下葬流程與中原傳統相差極大。】
【首先,關於遺體的放置,與中原的棺木製作不同,蒙古是尋來兩片足夠巨大、能夠放得下人的木頭,將其中按照差不多人體的大小鑿空,然後把遺體放入其中,再把兩段木頭嚴絲合縫地合攏,塗上油漆,隨後用黃金製成圈套,套住兩頭和中間。】
【當然,也可以將一棵足夠粗的粗木直接掏空,再將遺體放入其中。】
【接著,便是正式入葬。】
【蒙古、元朝的大汗皇帝,不論在哪裡駕崩,都要被葬入大漠草原之中,而至於如何前往,自然是由軍隊護送。】
【而這個護送到達的地點,也並非提前準確圈定,事實上,在入葬前,也只是畫出了一個大致的範圍——但這個範圍相當廣泛,同時因為地點是在草原大漠,因此也沒有什麼可以用作參考的標誌物。】
【當軍隊到了這片範圍,找到一個覺得差不多的地方,就直接就地挖掘深溝,隨後將木棺放入其中,再將土進行回填。】
【前面說過,這個地點堪稱是隨機選擇,同時草原上也沒有什麼與眾不同、明顯的標誌物用以識別。】
【因此,為了能夠在日後找到大致的方位來祭奠,蒙古人便會在軍中帶上一頭母駱駝和它所生的小駱駝,此時,就在下葬處,在母駱駝眼前,將小駱駝殺死——母駱駝便會記住這個地方,等到來日帶著母駱駝前來,在小駱駝死的地方就會發出哀鳴,祭祀者便可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
【到了這一步,入葬的流程還沒有走完。】
【隨後,蒙古軍隊便會派出上萬匹戰馬在入葬處及周圍奔騰,經過萬馬奔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