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剛剛被部分轉化成磁單體,重力場就把原子周圍的電子軌道擠壓到核尺寸。等為期一月的轉化完成,直徑二百五十公里的小行星變成了直徑100米的球體。它的核心是磁單體,地幔是白矮星密度的簡併物質,發熱發光的地殼則是部分坍塌的正常物質。
第一顆小行星完成變形後,工廠就著手轉化下一個。這顆小行星是由一艘導引探測飛船花了幾個月時間推過來的。這一程序多次重複,終於有了八顆緻密小行星環繞中子星旋轉:兩顆較大,另外六顆較小。它們一面繞中子星旋轉,一面又繞著彼此緩緩起舞。專門有數艘探測飛船負責讓八顆小行星保持穩定的排列。這種探測飛船的前端裡儲存著許多磁單極子,藉由磁單極子產生的磁場,探測飛船就能從遠處或推或拉,控制這一團團帶磁性的熾熱超緻密物質。
探測飛船一面驅趕自己的創造物前進,一面耐心等候主飛船。他們離中子星越來越近,導引探測飛船也活躍起來。它們對兩顆較大的小行星又推又拉又拽,讓二者彼此靠近。兩顆小行星的超強重力場開始發生相互作用。它們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圍繞彼此旋轉,然後又畫出大橢圓形軌道朝相反方向遠離。再過許多個月,它們會在非常接近中子星的位置重逢。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森明喆又有了新的發現。
“我找到了一個控制星彈的金鑰程式。”森明喆說道。
“但是現在它好像不聽從指示,應該是出了問題,正好我還找到了一些星彈的維修圖紙,裡面有關於修復控制系統的說明,不過這還需要實地探索一番。”
“那我們快去準備吧,希望這漫長的歲月沒有完全摧毀它。”林澤陽說道。
主飛船進入了軌道,圍繞自轉的中子星旋轉。主飛船的軌道半徑是十萬公里,週期為十三分鐘。他們小組啟動了科研專案。以後他們會搭乘次級飛船下到距離中子星僅僅400公里處,那時獲得的資料自然更佳。
森明喆問聚在房間盡頭的控制檯前的那兩人,他們正在與智慧機器人同步計算,“還有多久?”
林澤陽瞟了一眼螢幕右側閃動的數字,“十四分鐘,一切正常。”
碧依姍看看房間另一頭的顯示屏。在監控攝像頭的視野中,下角有一個發光的球體,是較大的兩顆被壓縮的小行星中更大的一顆,上角的小白點代表了另外那顆較大的小行星。二者中稍小的光點緩緩穿過螢幕,越來越亮。卡羅爾看看另一臺控制檯,那上頭的畫面幾乎完全一樣,只不過方向正好相反。兩顆大型超緻密小行星即將發生彈性碰撞,其運動的幾何線條差不多完全對稱。
碧依姍盯著自己的控制檯,她的螢幕上沒有影象,只有計算機生成的示意圖:兩條弧線沿撞擊軌跡緩慢接近。她螢幕側面有許多方框,內部的數字快速變化著。“距離最後中止點還有三十秒,”她宣佈道,“有問題嗎?”
另一控制檯前的智慧機器人發出冰冷的機械聲音。“影片監控運轉正常。”
另一個聲音說:“計算機控制在許可偏差值之內。”
又有一個聲音說:“導引飛船推進單元全部運轉正常。”
“那就按計劃執行。”森明喆的手指抬起,離開“中止行動”按鈕,啪的一聲關上了安全罩。
森明喆從一個螢幕上看見較小的光點越變越大。計算機指揮著導引飛船,後者驅動小行星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兩個球體不斷閃出耀眼的火舌,噴射的方向似乎全無規律可言。接下來的事情發生得太快,肉眼幾乎無法跟上:一顆超緻密小行星突然出現在自己的雙胞胎兄弟和攝像飛船之間,螢幕變成一片空白。
森明喆開啟另一臺攝像機。它與之前的攝像機角度不同,距離更遠。不過這臺攝像機發回的影象也只有幾秒鐘可看,然後那光點就迅速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