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晉國的祭祀就斷絕了。髯翁有首詩感嘆道:“六卿歸四四歸三,南面稱侯自不慚。利器莫教輕授柄,許多昏主導奸貪。”又有一首詩批評周王不應該聽從三晉的命令,引導他人叛亂。詩說:“王室單微似贅瘤,怎禁三晉不稱侯?若無冊命終成竊,只怪三侯不怪周。”
話說三晉之中,只有魏國的文侯斯最賢能,他非常虛心,樂於結交賢人。當時,孔子的優秀弟子卜商,字子夏,正在西河教授經學,文侯便跟隨他學習。魏成推薦了田子方的賢能,文侯也和他成為了朋友。魏成又說:“西河有個人叫段幹木,品德高尚,卻隱居不問世事。”文侯一聽,立刻命令駕車去見他。段幹木聽說魏文侯的車駕到了家門口,就跳過後牆躲了起來。文侯感嘆地說:“真是一位高人啊!”於是,他在西河待了一個月,每天都去拜訪段幹木,但每次都只走到他家附近,就扶著車軾站起來,不敢坐在車上。段幹木知道他的誠意,最後只好出來見他。文侯用豪華的車子把段幹木載回宮,和他一起以王賓的禮儀對待,和田子方一樣。各地的賢士聽說了這個訊息,都紛紛前來投奔。此外,還有李克、翟璜、田文、任座等一批謀士,在朝中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當時的人才濟濟,沒有超過魏國的。秦國曾多次想要對魏國發動進攻,但因為魏國有太多的賢才,他們最終選擇了放棄。文侯曾經約定了虞國人,在午時在城外進行狩獵。有一天早上,天空下著大雨,非常寒冷。文侯賜予群臣酒,君臣們都在盡情地享受美酒佳餚,正是灑脫舒暢之際,文侯問旁邊的人:“現在是不是到了午時?”旁邊的人回答:“現在已經到了午時了。”於是文侯立即命令撤酒,催促車伕快速駕車到野外。左右勸說道:“下著大雨,不適合狩獵,為什麼要虛此一出呢?”文侯說:“我和狩獵官員有約定,他一定會在郊外等我,雖然現在不能打獵,但我怎麼敢不親自去履行約定呢?”魏國的人們看到文侯冒雨出門,都覺得很奇怪,但當他們聽說文侯是去赴狩獵官員的約定時,都相互看著說:“我們的國君對人不失信竟到這種程度。”於是,魏國的所有政令教育,都能迅速有效地執行,沒有人敢違抗。
,!
說來在晉國的東部,有一個國家叫中山,屬於姬姓,子爵,是白狄的一個分支,也被稱為鮮虞。從晉昭公的時代開始,中山國時而叛亂,時而臣服,多次被征討。後來趙簡子率領軍隊圍攻中山國,中山國才請求和解,並開始向晉國進貢。在三晉分國的時候,中山國並沒有歸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中山國的國君姬窟,:()通史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