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孝公的話是心裡話,因此他把盟約收起來藏起來。三位君主在鹿上地又一起相聚了數天,最終平靜地分別了。髯仙有首詩感嘆道:“諸侯原自屬中華,何用紛紛乞楚家?錯認同根成一樹,誰知各自有丫叉?”
楚成王回國後,向令尹子文述說了盟約的事情。子文說:“宋襄公太狂妄了!我們的國王怎麼會同意參加他的會議呢?”楚成王笑著說:“我早就想要領導中原地區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現在宋襄公提出了召集諸侯的盟約,我正好藉此機會來合併各個國家,這不是很好嗎?”大夫成得臣說:“宋襄公是一個好面子但實際上沒有實力,易於被欺騙,缺乏智謀的人。如果我們抓住機會利用武力來攻打宋國,他就能夠被俘虜。” 楚成王說:“我的想法也是這樣的。”令尹子文說:“我們在邀請其他國家參加盟約的時候,如果再劫持宋國的人,別人會覺得楚國沒有信用,怎麼能夠說服其他國家呢?” 成得臣說:“宋襄公喜歡主持盟約,一定有著傲慢的心態。其他國家還沒有清楚掌握宋國的實力,不會想與他合作。如果我們透過武力來示威,然後釋放他們,就可以表現出我們的仁慈。其他國家會感到羞恥,不會歸順於宋國,而是歸順於我們楚國。因為只有堅持小小的信用而放棄了大的勝利,這不是一個好策略。”子文奏道:“子玉的計謀,非我所能企及。”楚王於是派成得臣、鬥勃兩人擔任將領,各自選拔五百名勇士,聽從命令操練,預先策劃劫持盟會的計策。這裡就不詳細說了,接下來的故事就會揭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且說宋襄公從鹿上回來後,滿面喜色地對公子目夷說:“楚國已經答應我成為諸侯了。”目夷勸諫道:“楚國是蠻夷之地,他們的心思難以琢磨。主公雖然得到了他們的口頭承諾,但未必能得到他們的真心,我擔心主公會被欺騙。”宋襄公說:“子魚你想得太多了。我用忠誠和誠信對待別人,別人怎麼可能忍心欺騙我呢?”於是,宋襄公沒有聽從目夷的建議,而是釋出檄文徵召各路諸侯前來會盟。為了迎接各國的到來,宋襄公先派人到盂地築起了盟約的祭壇,修建了華麗的公館,並在倉庫裡儲備了大量的草料和糧食,以供各國馬匹和士兵食用。此外,為了表示誠意,他還準備了各種豐厚的祭品和獎勵。到了秋季的七月,宋襄公命令人準備車輛前往會盟的地方。公子目夷再次勸諫說:“楚國強大而又沒有道義,我們最好派兵車前往會盟的地方。”宋襄公回答道:“我們與其他諸侯約定了參加衣裳盟約的會議,如果我們派兵車前往,就是違反了自己的承諾,失去了信用,以後就無法在其他諸侯面前顯示我們的誠信了。”公子目夷繼續建議道:“既然您堅持要乘車前往盟約會議,我建議在三里之外安排一百輛兵車,以備不時之需。”宋襄公回答道:“你建議使用兵車,跟我使用兵車有什麼不同?這是不可能的!” 在出發前,宋襄公又擔心公子目夷在國內起兵來支援,這樣會破壞信譽,於是要求公子目夷跟他一起前往盟約會議的地方。公子目夷說:“我也很放心不下,一定要跟您一起前往。”於是國君和臣子們一同前往會場。楚、陳、蔡、許、曹、鄭六個國家的國君都按照約定準時到達了,只有齊孝公心情不爽,沒有來,魯僖公也因為沒有和楚國溝通,所以也沒有來。襄公派人去迎接六國的諸侯,並安排他們分別住宿休息,然後回報說:“他們都是乘車來的。雖然楚王的隨從眾多,但他們也是乘車的。”襄公說:“我知道楚國是不會欺騙我的!”
太史選定了一個吉利的日子進行祭祀,襄公命令通知各國。提前幾天,已經預先安排好了壇上執事的人員。當天早上五更時分,壇的上下都設定了庭燎,照得明亮如同白晝。壇的旁邊,還有個休息的地方,襄公提前去那裡等待。陳穆公、蔡莊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五位諸侯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