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賦稅、強制徭役,激化了階級矛盾,百姓走投無路,便聚集到王仙芝周圍,準備起義反抗唐朝政府的腐朽統治。
2. 起義過程:
初期發展:乾符二年(875 年),王仙芝在長垣發動起義,很快攻克濮州、曹州,擊敗前來鎮壓的官軍,隊伍迅速擴張到一萬多人。隨後他釋出檄文,討伐唐朝政府吏治腐敗、賦稅苛重、賞罰不公等問題,並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吸引了更多百姓加入。
四處征戰:起義軍一路攻城掠地,先後轉戰山東、河南、湖北等地。乾符三年(876 年)九月,王仙芝攻陷汝州,生擒汝州刺史王鐐,東都洛陽百姓人心惶惶。此後起義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王仙芝率領南下,另一路由尚君長之弟尚讓率領東進淮南。
降唐風波:蘄(qi)州刺史裴渥曾向朝廷為王仙芝謀求官職,朝廷任命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但黃巢因未獲官職而大怒,王仙芝也因部眾反對而拒絕接受任命,還在城內放火屠殺百姓。此後,王仙芝與黃巢分兵作戰,起義軍力量被分散。
3. 最終結局:乾符五年(878 年)二月,王仙芝在黃梅被曾元裕率軍包圍,起義軍死傷五萬餘人,王仙芝戰死。
王仙芝領導的起義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最終失敗,但對唐朝的統治造成了沉重打擊,也為後來黃巢起義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同時,他提出的“平均”口號,對動員農民反抗唐朝黑暗統治具有很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