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並沒有提前構思的習慣,經常是坐在電腦前面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但凡事總有例外,就比如這篇——關於馬良的番外。
寫一篇馬良番外是我很早之前就列進清單裡的計劃之一,可卻一直拖到了最後才著筆,因為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去寫,這個角色出現得太過突然,突然到我遲遲沒有想起來他是誰。
都說再離譜的作品也有現實生活的錨點,馬良最初是按我一個初中同學的形象去設計的,他話癆,愛吹牛,喜歡胡鬧,其程度常常讓人厭煩。可漸漸的,這個角色變了,他完全沒有按照我最初設計的方向發展,像匹脫韁的野馬,還是一匹路痴的野馬,在我的章節裡撞來撞去。他變得並不讓人討厭,反而有些可愛,甚至還會讓我覺得心安。
想象一下,假如沒有這樣一個角色,那也就沒有人會拉著常遇春滔滔不絕地說些無厘頭的話,也就沒有人會在體育課的時候跨越整個校園,從三百米操場跑到四百米操場只為找常遇春,也就沒有人會在常遇春生病的時候在宿舍裡陪著他......
假如沒有這樣一個角色,那在這本書所描述的不少時間裡,常遇春都只是孤單的一個人。
常遇春總是一個人,這是他的人設,他並應該就是一個人才對......也不對。
——————————
年幼時乃至現在的我,其實不光是我,我覺得大部分人也都會這樣,在無聊的時候會自己逗著自己,自己陪自己玩耍,自己陪自己說話......
可自己總是太瞭解自己,就像我在《近來人事依舊2》中所寫的那樣,和自己玩不了多久就玩膩了,說著說著就沒話了。
於是乎,我開始去想象,孩子總是最擅長想象,這是他們與無趣的大人最明顯的區別。就像是《兇手是風1》中坐在校車上的的常遇春。
我開始想象一個獨立於自己之外的人,他陪我玩耍,陪我說話......
後來長大了,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頑皮的心性,他便不再陪我玩耍,就只是陪我說話。
我與他之間向來沒有猜忌,也沒有繁瑣的人情世故。
他不必在意我有沒有在聽,又聽進去多少,就只是喋喋地說個不停。
我不必在乎他說的是否在理,有無邏輯可言,就只是安靜地傾聽著。
——————————
忘記是哪天的夜裡,但可以肯定那時還是暑假,尚未開學,我坐在書桌前為剛寫完的一個章節標註好日期,儲存再退出。
世界驟然地冷了下來,當然這只是一種修飾,畢竟當時是夏天,我又在屋內,所以縱是夜裡也和冷沾不上半毛錢的關係。
我開啟“蛐蛐”又開啟“微笑”,好友列表被輕輕一下就劃到了底,再登入遊戲,載入的進度條還沒過半就又退了出去......我把手機反扣在桌面上,靠著椅背望向印滿了卡通圖案的天花板,屋內暖色的燈光為蜉蝣似的飄在空中的塵埃鍍上顏色......
他再次出現,自顧自地講起了故事,我沒來由地有些好奇,自己與他相識十多年了,竟還不知道他的模樣。這樣想著,我轉過頭去,目光的近處即是盡處,一扇窗,被黑夜洇染成墨色,墨色裡是一個模糊的少年身影。
大概也就是從那開始,馬良這個角色便脫了軌。
2024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