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了武侯祠,張平安他們找了個地方吃完午飯,下午來到杜甫草堂。談到詩聖,人們自然會想到唐代那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
?“長樂,豫章,小兕子,城陽,你們可能不太清楚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對後世的文化傳承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詩不僅代表了唐代文學的高峰,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唐詩在唐代社會中的地位也非常高,詩人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遠高於後世詩人。?唐代的皇帝和貴族普遍喜歡寫詩、讀詩,從你們阿爺那就可見一斑,而且唐朝的社會風氣也崇尚詩歌。例如,李白、杜甫等詩人受到極高的禮遇,甚至皇帝親自接見並給予厚待。這種社會風氣和皇帝的推崇,使得詩歌在唐代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促進了唐詩的繁榮和發展。
接下來我們就去看看詩聖流寓成都時的故居,位於成都西門外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張平安給長樂她們簡單的介紹道。
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杜甫當年躲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誅茅初一畝”,且在這裡居住三年零九月的草堂故居,已成為今天供人們瞻仰憑弔詩聖的紀念性建築群。
杜甫草堂博物館總面積300餘畝。館內大廨、詩史堂、工部祠三座主建築循序屹立在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堂、廨之間以迴廊連線,曲折婉轉,風韻別緻。
祠前東穿花徑,西憑水檻,祠後點綴亭、臺、池、榭,又是一番風光。園內有碧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蘭園,茂密如雲的翠竹蒼松,整個杜甫草堂既具有詩情,又富畫意,可以說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文化勝地。
走進杜甫草堂博物館,大廨是一定不能錯過的。這座位於草堂中軸線上的敞廳式建築,高朗明亮,氣勢不凡,它是古代官吏辦公場所的生動再現。
這裡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個書架,雖然陳設簡單,但在大廨中央端坐著一尊高約2米的杜甫銅像,清瘦而孤傲,深邃的目光凝視著遠方。想象著當年杜甫在此處理公務、揮毫潑墨的情景,感慨萬端。
杜甫草堂博物館不僅儲存了眾多杜甫的詩詞,還展示了他的珍貴文物。
公元759年,在唐肅宗乾元年間,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來到了成都,並在一座茅草屋中居住下來。在這段艱難的歲月裡,他創作了大約240篇詩文,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這間茅草屋中誕生的。再次探訪當年杜甫的居所,感受他心靈的棲息之地,體驗那份歷經滄桑後的寧靜與詩意,倍感榮幸與暖心。
張平安他們來到了杜甫草堂的詩史堂,堂中央安放著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銅像。駐足在詩聖的雕像前,彷彿看到了他揮毫潑墨,筆下生輝的情景。
草堂文創館裡充滿了創意與文化氣息,它透過各種新穎的方式展示了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如詩人的手稿、書畫、陶瓷等藝術品,以及各種具有草堂特色的文創產品。驚歎於這些創意產品的獨特設計和精湛工藝,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迴廊與其他附屬建築,其間有流水縈迴,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肅穆又幽深靜謐。因為杜甫在成都時曾被嚴武表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後人尊稱他為杜工部,將紀念他的祠稱為工部祠,祠由此得名。
祠內有明、清兩代石刻杜甫像,堂中有“荒江結屋公千古,異代升堂宋兩賢”的聯語。壁間還嵌有清乾隆、嘉慶年間石刻“少陵草堂圖”,刻工精細,解放後即是據此圖恢復草堂原貌。
杜甫草堂的大雅堂是一處讓人流連忘返的藝術殿堂。最引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