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他是一定要打到青州去的,不向青州報復,徐州士民之心就平復不了。
但局勢卻再一次和陳登開了個大玩笑,那就是誰也沒想到泰山軍的進展會那麼快。
他們東方這邊才得了泰山軍拿下河內的訊息沒幾天,就聽到泰山軍已經過河了,等再收到訊息,京都已經破了。
這下子,陳登果斷下令前線軍團停止北伐,在局勢出現這樣的變化後,他已經預感到,一場新的合縱勢必是要展開了。
果然,後面中原那邊的袁紹就派遣了使者來徐州這邊,替青州說和,要想兩邊停止交戰,將兵力共同用在泰山軍這邊。
其實不用袁紹的那些個使者說什麼片湯話,陳登自己就明白這裡面的道理。
佔據了京畿地區的泰山軍已經和此前完全不同了。
如果說之前泰山軍在河北地區鬧得再兇,但中原,尤其是江淮一帶的群雄們都是沒什麼體感的,覺得泰山軍依舊是比較遙遠的敵人。
但現在泰山軍正式佔據河洛一帶,那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河洛能成為都邑正是因為他處天下之中,用兵東方最為便利。
當年周王室在洛建邑,其初衷就是作為鎮壓東方的存在的。
現在泰山軍佔據了這片戰略地區,再配合泰山地區的關羽,那整個中原、淮泗、江表都要面臨泰山軍的壓力。
但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不是有道理,他陳登就應該這樣做的。
因為他陳登和徐州軍民們也有自己的一份道理,那就是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沒道理,你曹操有優勢的時候就大佔便宜,沒優勢了,就要他陳登這邊顧全大局。
而且你曹操之前做的那些事也著實不是人乾的,在他徐州境內大肆掠殺,現在軍中的徐州兵哪個不是被你青州兵逼得投軍的
這些人投軍就是要對青州軍復仇的,沒有這個前提,徐州軍必定是大沮。
所以,即便是袁紹數次派使者試圖居住調和,但陳登依舊沒有放棄過報復青州的打算,之所以現在停兵,只是選擇一個更合適的機會。
之後的日子,天下人都在關注著河洛,因為袁紹終不負人望,攜大軍十萬北上河洛,與泰山軍一決雌雄。
之後的結果大夥也知道了,袁紹大敗,不僅丟掉了他的性命和一切,更讓陳登終於絕了報復的想法了。
沒有了中原強大勢力的制衡,泰山軍很快就會對青州的曹操用兵。
而這個時候,他去反擊曹操,在他和泰山軍南北夾擊下,曹操必死無疑。
但也正是如此,陳登更不能這麼做了。
說實話,陳登對曹操的能力很是尊重,認為其是天下少有的英豪,如果不是他機緣巧合做了徐州主人,就自身利益來講,他是非常支援曹操兼併徐州的。
畢竟越是亂世,只有依託於雄主才能苟活。
但現在位置變了,陳登自然不可能再將徐州拱手讓給曹操了,且不說自己這麼做,後面必死無疑,就是對那些信任自己的弟兄們也是一種背叛。
所以過去的那種傾慕也就演變成了現在的一種英雄相惜了。
在泰山軍巨大的壓力之下,陳登知道自己不能再北伐了。
而那個時候,徐州突然出現一群意外的客人,他們的到來直接讓陳登和曹操從對抗走向了聯合。
他們就是此前從京都逃出來的何太后、周瑜一行人。
本來周瑜他們是打算直接去江東的,但何太后他們在到了徐州後,直接反悔了,決定就留在徐州。
從個人的觀感上,何太后對陳氏是放心的,因為荔浦陳氏是守漢室數百年恩養的公門,是自己人。
而你孫堅是什麼人父親是賣瓜的,自己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