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方,也不要將這件事告訴別人。
在張梁臨死前的威逼下,那時候張諤哭著同意了,之後他就帶著十幾個嫡系弟兄換掉了軍衣,在漳水附近流浪。
本來張諤已經熄掉了怒火和仇恨,被漳水乞活的困苦都磨滅了。但直到,他那一天再一次看到那一群頭帶黃額巾的人,他才知道自己的仇恨是多麼的濃烈。
果然,當得知自己恩師就是為教內人所殺後,祭孫怒火中燒,當時就要帶兵殺回廣宗,為恩師討回公道。
但祭孫到底是祭孫,他愛其師,但更愛這黃天大業。所以他剋制住了怒火,加緊整飭所部。
列人一戰,讓他看到了青州黃巾和漢軍真正主力部隊的差距,也讓祭孫下大決心好好按泰山軍模式來編伍軍隊。
祭孫明白,無論是為自己恩師討回公道,還是建黃天大業,都離不開手上這刀。
之後,他就從張旦的東征軍借調了四百人的作訓隊,專門教青州黃巾明旗幟,懂金鼓,甚至還選拔特壯也學泰山軍那樣編練大陣。
但這些舉動引來了青州軍的另外渠帥的反對,他們隱晦的和祭孫表示,擔心這樣做,泰山軍在青州黃巾的影響力太大了,終歸不是好事。
但祭孫直接問了三個問題:
“不練兵,何以存身?”
“不練兵,何以回鄉?”
“不練兵,何以光我黃天大業?”
這三個問題,讓張饒等人無言以對。是啊,他們現在在河北,面對精銳漢兵的刀鋒,早已捉襟見肘,不練兵,不習陣,難道真的要在河北做個異鄉鬼?
兩渠帥中,徐和與張衝在濟南的時候就打過交道,原先徐和還打算邀請張衝與他一起出海去遼東劫掠,但張衝因為被泰山附近的豪強聯攻而錯過了。
所以徐和對練兵一事並不反對。
但張饒就不同了,之前因為他和唐周的關係,他和張衝的關係是比較僵硬的,所以原先張饒也顧慮到這個心結,才反對。
但張饒又不是一個自私的人,之前他帶著一萬家鄉子弟北上過河,損兵折將,就已經自覺愧對家鄉父老了。這要是再因為他的個人恩怨,再讓子弟涉險,他真的如何也接受不了。
就這樣,三渠帥都同意,青州黃巾的大練兵正式開始了。
(
青州黃巾本來兵源素質就高,反抗意識也強。之前之所以屢敗於漢軍之手,就是缺乏戰陣技藝。
現在,有東征軍的四百作訓隊編伍戰陣,又有東征軍帶來的敖倉粟,精兵足食,青州黃巾戰力突飛猛進。
而且因為東征軍大多數人都是泰山、濟南人,和青州黃巾算同根同源,口音相似、習俗相似,所以融入也特別快。
所以,當鄴城張衝的信使,帶著書信到達列人城,邀青州諸將共伐河北漢軍。
而祭孫也不負所望,只帶信兵給張衝帶去一句話:
“大雪融化時,必與弟共獵赤龍,不負黃天不負師。”
……
如果說,青州黃巾的聯盟是出奇的順利,那與河北總道的結盟就一波三折。
說起來,當日張衝在滎陽時,也確實是張角主動邀請張衝率軍北上共擊漢軍的。而現在泰山軍真的來了,還派了謁者帶著會攻信趕來了廣宗,但卻發現不對味了。
代表泰山軍來廣宗的是董昭。其人自請作為使臣聯絡河北黃巾一起出兵,與鄴城的泰山軍,列人的青州軍一起,從南、東、北三面夾擊盧植部。
本來事情是很順利的,主持庶務的地公將軍張寶,冒著雪出城迎接董昭等泰山軍信使。
以其之尊,這樣做,可謂屈尊降貴了。
但很快董昭就發現了不對。他們自入城後,被安排在了廣宗的驛館,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