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年蘇秦說燕就說這滹沱河是燕地南部之屏障,據河而守可備南部之敵。也因為此,歷代河北之戰事,以滹沱河為重。
現在盧植要退往北部,沮授就建議依託這兩條南北防線,構建陣地。進可壓制泰山軍於一隅,退可保燕地無憂。
盧植聽此,喜不自禁,忙向沮授討教如何構建這兩條防線。
沮授指出,原先最重要的防禦重點應為邯鄲,但現在邯鄲已失,就只有襄國了。
為何
因為大軍通行和三兩人走不一樣,前者要的是通衢,後者隨便什麼野道就行。
而整個冀州的官道網路是如何呢就是一個典型的井字佈局。
其從南北貫通的直道有兩條,一為邯鄲廣陽道,一為信陽道。但這裡面最重要的道路就是廣陽道。
廣陽道的開發是最早的,隨著戰國燕趙兩國的崛起,這條廣陽道就是連通燕趙的大動脈。它既是趙國北伐的路線,也是燕地與南方通商的必經之路。
此道南端一直延伸到河內,然後經鄴城、到邯鄲、再到襄國、柏人、房子、元氏。這一次泰山軍北伐就是走的這條廣陽道。
然後在元氏這裡分東西兩線。西線是繼續北上常山國,直接到代地。東線就是轉向東北,過中山國而通往燕薊。當年光武持節北上徇薊,走的就是這條路。
其次一條南北向的道路,是從燕地涿郡下河間郡的高陽、安平國的饒陽、信都,然後沿著清河國的道路,直到青州。
但這條道路的利用率並不高,因為沿路所涉的城鎮較少,商旅們走這裡成本高,收益小,所以冀中南最重要的南北道還是邯鄲的廣陽道。
有南北動脈,就有東西道路。冀州東西之間的聯絡因為有河流網路的存在,可比南北之間聯絡要緊密多了。
所以在東西直道的修建主要都是圍繞在兩關。
這一關就是滏口關。此道之之西部可以從太原經上黨入壺關,然後從滏口陘東出太行山。
然後在過了滏口關後就分為兩條路,一條是直接和鄴城向連,也是鄴城西出最重要的通道。一條是向著東北方向走,直接從武安出山,直達邯鄲。
所以從滏口關出的兩條分道就構建了冀州南部地區相連的交通,其目的地主要都是青州的平原和臨淄等地。
除了滏口關,第二關就是井陘關,也為土門關。
這土門關就在常山國的郡治元氏以西。此道的西端可以從太原、離石、藺,然後出井陘,在到東段出。
到這裡,就有三條路可走。一個是之前南北邯鄲廣陽道的北面兩條線,或通代地,或連幽薊。還剩下的就是從真定到信都的一條路。
所以就可以看出,在冀中南地區的交通網路是以太行山開闢的兩關道為東西,以邯鄲的廣陽道為南北,共同構建的一個載從載橫的交通格局。
而在這個交通網路中,以鄴城、邯鄲、元氏為交通樞紐。其中元氏因為溝通四路,可以說是重中之重的核心樞紐。
於是就有了守冀州南,必要守元氏,守元氏必要守邯鄲。
只是可惜,現在邯鄲已破,能承擔守護元氏南部的城邑只有襄國了。襄國坐落在邯鄲廣陽道上,是泰山軍北上的必經之路。
於是,沮授為盧植獻上了這兩城兩線的大縱深防禦陣線。
其已襄國、元氏為兩城,柏人線和滹沱河為兩線。重點防禦,層層阻擾。
此策一出,盧植欣然接納,立馬就將沮授表為趙國相,駐守第一城,襄國城。
所以,沮授在獻了此策後,早就做好了與城共存亡的決心。有沒有
援兵都不關乎結局。
但這就苦了甄苦這位大糧商。不僅要折在城內,還要將多年積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