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修,了不起大家互噴口水,但修了就是修了,沒有人攔得住你。
而糾正經義這個事情,比修史書的爭議可能要大得多,而且可能風險更高一些,但這個時期,正是最好的時候啊。
儒家思想從春秋時期正式形成,經歷了秦朝的低谷,在漢朝時候開始系統化。
傳到隋唐時候,儒家思想開始變得僵化,好在有一個韓愈重振儒學,經過五代的混亂時代後,宋人開始覺得儒學又漸漸進入一個僵化的階段了。
所以,最近這幾十年,就是儒學重新掀起新高潮的時期。
現在已經有這個端倪了,王安石的新學丶周敦頤丶張載丶邵雍丶二程等人的理學丶蘇軾兄弟的蜀學等等,到了朱熹這個理學的集大成者的出現,讓理學成了影響後世千年的儒學。
後世人多仇視理學,認為理學是文化糟粕,但在蘇允看來,理學其實並沒有糟糕到那個地步。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承二程衣缽,吸取周敦頤太極說丶張載氣本論的思想,將理學推至頂峰。
南宋為什麼推崇理學,其實與當時的政治人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宋朝丟掉了半壁江山之後,世家大族,地主富商跑到了江南,他們被金人打怕了,不願意再打仗了,只想過自己的安寧小日子。
有錢有權的整天沉迷於享樂,三妻四妾,山珍海味,豪宅美院。
百姓們日子也富起來了,有好日子過,誰又願意再去打仗呢?
但偏安一隅,耽於享樂,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之風一漲,不僅無法收復舊河山,恐怕連南方的半壁江山也保不住。
東晉南渡,南北朝等都是慘痛的教訓。
所以,理學自然而然便被推崇起來。
這是個時代的產物,應對當時的時代其實是沒有錯的,但這套東西一旦進入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的時候,勢必會禁錮人的思想,阻礙社會的進步。
所以,蘇允有個野心,便是在這個一切都還可以改變的時候,將後世的唯物理論丶辯證思想等先進理論加入進去,讓儒學變得更加開放有活力。
嗯,未必能夠像理學那樣一統天下,但能夠往儒學裡面摻進去一把沙子,說不定對某些事情有所裨益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