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寧復還:“來,我把一切告訴你。”
他們從崖邊躍下,在山嶺雲霧間飛掠,來到澹山後山。
薄雪鋪滿山坡,寧復還看到舊日小院、籬笆、草廬、老槐樹。
“你看。”
程千仞順他指引來到樹下,見樹幹上兩排刀刻痕跡,一道比一道高,年歲久了,刻痕周邊凸起。最上方几個刻字,依稀可辨認:‘小非高一點’。
往日場景浮現眼前,兩個孩子挺胸抬頭比身高,一位白衣道人在樹幹刻字。
寧復還撫摸刻痕,聲音微啞。
“分明我更高,師父卻說覺非高。小時候師父總偏寵師弟,我以為是他天資聰明,我較為愚笨的緣故。後來才知道,師弟幼時孤苦,沒少受人欺負,他聰穎早慧,修行又肯下苦工,師父耐心教他,雖喜歡他進境神速,卻也怕他心裡有恨,偏激執拗,誤入歧途……”
“師父教我們鑄了兩柄劍。一柄凜霜,一柄映雪,意在不畏艱險,守望相助,凌霜知勁節,負雪見貞心,可謂用心良苦。那年我們劍法初成,要下山遊歷,師父算了一卦,卻不提解卦,只叮囑我照看師弟。現在想來,是卦象不好,他才不說。”
程千仞漸漸聽得入神。
兩個少年佩劍下山,見世面,交朋友,劍斬不平。
‘劍閣雙璧’名揚四海。那是他們最好的時候。胸有溝壑,意氣風發。
宋覺非自知性格有缺陷,習慣在外人面前偽裝隱藏,加上寧復還背後替他收拾爛攤子、背黑鍋,久而久之,世人皆知宋覺非君子仁義,高潔正直,寧復還灑脫不羈,離經叛道。
然而世事難料,早年欺辱過宋覺非的仇家怕遭報復,議定先下手為強,設局引宋覺非自投羅網,擔心他不來,謊稱抓了他師兄。
恰逢那夜寧復還在花街柳巷與朋友喝酒,酩酊大醉,宋覺非尋不到他人影,單劍赴約,中人圈套。苦戰力竭,卻撐著一口氣臨陣突破,仇家膽寒,放他離他。他不走,定要對方交出寧復還,更不信對方說辭,以為師兄已遭不測……
待寧復還趕去,已經遲了,宋覺非站在屍山血海中,雙目赤紅,以劍撐地,看見他叫了一聲‘師兄’,才肯閉眼倒下。
寧復還在滿地屍體邊蘸血留書:“天理迴圈報應不爽,寧復還討債殺人。”
然後抱起師弟,日夜兼程趕回劍閣,跪在師父身前。
秋暝把過脈,一聲嘆息。
“你師弟已經走火入魔。我先為他梳理體內暴動真元,保住他性命。你去門外看著,小非這件事,最好先不要讓旁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