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宋遼與河西(1 / 2)

小說:長歌當宋 作者:我欲乘風歸

事實上不光是大宋出現了中興黨,就連遼朝也出現了結社,只不過他們更加光明正大,名曰逐鹿社。

逐鹿二字端是囂張,但還別說,在遼朝就是這樣的大口氣,大抱負容易被人瞧得起。

逐鹿社取的是逐鹿中原之意,多為遼朝文人以及官員,他們甚至可以向朝廷建言獻策,並且還有諸多計策被採納,甚至是屢立奇功。

尤其是在對大宋的政策和發展上,更是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大宋缺少馬匹,遼朝就把騸馬大量的販賣過去,如此不光能賺取錢財,還對大宋的馬政造成衝擊。

大宋的馬政一直是宋人詬病,遼人嘲笑的存在,不光養不出好馬,就連駑馬的數量也在每年下降。

有了河西后,大宋每年都向河西買馬,但河西只出售駑馬,軍馬是絕不可能出售的,這也導致大宋這幾年來戰馬稀缺。

遼朝的逐鹿社出現後,第一時間向朝廷建議販賣騸過的戰馬去往大宋,不光能賺錢,還能分化大宋與河西之間的關係。

由此,遼朝上下對這個文人組成的逐鹿社另眼相看,騸馬不能繁殖,只要不發生戰事,這些上好的良馬每日消耗的草料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大宋的馬政在地方上失敗了,於是便收歸中央的群牧司統一管理,這樣看似是好事,可實際上卻增加了宋廷的負擔。

逐鹿社的那些文人成功進入朝堂大佬甚至是皇帝的視野,他們多是燕雲之地的漢家文人,在契丹這麼多年的統治下已經算是遼朝人,而不是宋人。

只不過燕雲之地的漢人日子也不好過,宋人還能依靠原本的經濟和手工業老底硬撐,可遼朝不同,遼朝北面的土地還保持著遊牧民族的習慣和律法,而燕雲之地卻採用漢家的方陣和律法,就連官員都分南北。

遼朝官制不同大宋,官分南北,類似於兩制,“以國制待契丹,以漢制待漢人”。京城設三省、六部、臺、院、寺、監;京外設節度、觀察、防禦、團練等使,都是模仿唐朝舊制。機構雖然龐大,但職簡權輕,遠不能與北面官之權力相比擬。

如此一來就算漢人也能進入遼朝的統治階級,可依舊是屬於被打壓的一方,而接受了漢家文化的遼朝其他東西學的不咋樣,倒是把政治鬥爭學的爐火純青。

遼朝真正的官制就是契丹人統治為主,北樞密院掌軍政,南樞密院掌民政,北宰相府與南宰相府皆掌佐理軍國大政,北大王院與南大王院分掌部族軍民事務,此外,宣徽院與護衛府等亦分北南,而所掌皆北面事務,且皆由契丹貴族擔任。

所以在遼朝,就算你是極有才學和能力的官員,但只要你不是契丹人,那就無法進入遼朝的政治中心。

漢家文人的上升通道就這樣一眼到頭,連他們都過的不好,燕雲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更加不堪。

河西的出現不光加速了大宋的矛盾,同樣也激化了遼朝的南北矛盾,遼朝建國比大宋還要早,這些矛盾是早已被埋下的隱患,只不過隨著宋遼對抗變成宋遼河西三家鼎力,河西的介入使得矛盾更大了而已。

河西的貨物大規模的出現在了遼朝,最受打擊的不是保有農耕與手工業的燕雲漢家,反倒是手工業落後的契丹人和草原部族。

如今草原諸部已經被葉安分化的差不多,無法構成威脅,甚至是河西在補貼他們,燕雲的漢人有自己的手工業,河西的貨物傾銷過去雖然也能賣的很好,但並未達到徹底佔據市場的可能。

並且河西也在刻意的控制燕雲之地的出貨量,使得燕雲漢家得以維持不錯的生活。

唯一受到傷害和損失的只有契丹人,他們佔據了北面的草原,但產出的羊毛,牛皮,牛角,草藥卻被河西以低廉的價格收購,再加工之後又以高於原本的價格銷售,這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