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1 / 2)

小說:亡朝不過如此 作者:馳至晨

☆、第88章 巨龍的初醒

被外國入侵勢力強行破關兩次之後,清朝政府已經被打怕了,也充分認識到了堅船利炮的重要性。既然閉關政策不能保障國土的安全,既然國門已經被強行敲開,那我們就順勢而為。

回看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後,清軍的連連勢力讓政府上下都不約而同地驚呼同一句話:&ldo;天朝大國居竟然會敗給西方蕞爾小夷?&rdo;

這種井底之蛙的觀念都是因為長期以來的閉關政策所造成的,清朝認為自己國土面積寬廣、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自然而然就國力強大。可惜這種美好得掉渣的想法一下子被洋人的槍子兒炮彈轟得體無完膚。

其實在這個時候已經有一批志士仁人開始覺醒,其中魏源就是這批人中的傑出代表,他不但振臂高呼&ldo;師夷長技以制夷&rdo;,還提出要建立造船廠和或火器局(槍炮製造廠),聘請外國的技術人員來中國製造與當時國際水平接軌的軍艦和武器的想法,以達到與外國入侵勢力抗衡的目的。可惜當時的清政府並沒有認同他的觀點,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束,這幫清廷迂腐的腦袋才終於開竅。

至此,部分官員開始倡導洋務運動。也就是清政府為了強化中國的軍事力量和工業力量,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場以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為主要內容,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的強國運動。

這種說法太過於複雜,我們來發揮一下文言文短小精悍的優勢進行歸納,把魏源的那句名言稍稍改進一下就可以得出&ldo;師夷長技以自強&rdo;的答案。

當然,為了使洋務運動能夠自上而下有效開展,相關人員也做出了相當的努力,

其中,朝廷內部以第二次鴉片戰爭被鹹豐委任留守北京收拾爛攤子的恭親王奕為代表。

中央政府的洋務運動工作主要還是涉及到與外國的溝通交流,談判簽合同啥的一大堆。可惜當時的閉關政策是中國與國外的文化交流甚少,什麼英語、法文自然也是不會聽也不會說的,大部分的涉外工作都要透過外國人翻譯進行。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了一句廣東的俗語‐‐同聲同氣,譬如我們離鄉背井在外地求學或者打工做生意,碰到和自己說一樣家鄉話的人就特別親,所以我們念書的時候總會發現說潮汕話的一堆、客家話的又一團。而且學生會、社團組織啥的都是老鄉見老鄉一起抱團發展,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好處自然先照顧自己人嘛。

出來工作之後,發覺情況還是如此,領導提拔下屬,多多少少也會給家鄉人一點感情分。以致會出現多年不得提拔的幹部會仰天長嘆,怎麼上面就沒有自己人啊!

更加不幸的是,而這種&ldo;同聲同氣&rdo;的特質不僅僅在中國人身上得到體現,那些遠渡重洋和跋山涉水來到中國的入侵者們也是如此。

負責鴉片戰爭各種條約談判的清朝官員根本不懂英語,談判條約的過程都靠英國人翻譯,談判的結果自然也傾向於英國方面。鴉片戰爭後的洋務運動涉及的外國知識面更加寬廣,更需要精通外語的中國人參與,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如果按照當時清朝對外語人才的急需程度,我們現在過了四級的同學們穿越回去估計都能安排在外交部上班。為了填補外語翻譯人員的空缺,清政府開展洋務運動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培養外語翻譯人才。

1862年7月,中國第一所外國語學校&ldo;同文館&rdo;(京師同文館)在奕訢的建議和推動下正式成立。當然早期的&ldo;同文館&rdo;授課是有針對性的,因為當時只有英美法俄四國入侵中國,所以外語專業也只有英文、法文和俄文班。但是這學校只招收滿族學生入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