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身材高大威猛,足有八尺之高,面容英俊如玉,目光明亮如星辰,手中握著一杆長槍,威風凜凜。他在軍中擔任中郎將一職,屬於益州軍中的高階將領。
而在張任身旁的則是一位年輕的文士,大約二十出頭的年紀。這位年輕人正是剛剛被劉璋冊封為校尉的黃權。
他原本只是軍中的一名主簿,但由於在平定趙韙之亂中立下了戰功,再加上張松的推薦,如今也得到了劉璋的提拔和重用。
和提拔張任一樣,劉璋提拔這一批“少壯派”的目的就是為了牽制一家獨大的東州派將領,維持益州內部的平衡。
兩位將領身後計程車兵們個個精神抖擻,士氣高昂。張任率領著這支益州軍馬一路向東,他們的目標是巴東郡的白帝城,也就是益州的門戶......
數日前,劉璋的軍令與泠苞率領的五千援軍一同抵達江州城外大營,此時前線的益州軍總兵力已達三萬五千之眾。
主將龐羲和劉循深知軍情緊急,於是迅速召集前線將領於中軍大帳內商議對策。
由於荊州軍已入侵益州境內,形勢嚴峻,龐羲毫不猶豫地向諸將傳達了劉璋的軍令:立即將荊州軍驅逐出境!
接著,他果斷決定兵分三路,以應對當前局勢。
一路兵馬負責抵禦正氣勢洶洶朝江州方向進軍的荊州軍;
另一路則繼續圍困江州城內的趙韙叛軍,雖然分兵導致無法完全包圍叛軍,但必須留下足夠的兵力監視他們,以免遭受腹背受敵之險;
而最後一路兵馬則北上墊江,隨後向東直奔白帝城,旨在截斷荊州軍的退路,並防止荊州軍再次增派援兵。
這繞後偷襲白帝城的事情雖說至關重要,然而翻山越嶺,路途艱難險阻,又得不到多少好處,遠遠比不上與荊州軍正面廝殺所獲得的赫赫戰功。於是,龐羲決定派遣張任和黃權前往。
並留下劉循公子以及吳懿、吳班兄弟負責監視趙韙叛軍。這樣的安排正合了吳班的心意,因為他本來就對這次行動充滿怨氣,並不願意去前方拼命廝殺。可惜的是,龐羲並沒有給他們任何選擇的餘地。
最後,龐羲自己則帶領著泠苞一同前去迎擊魏延,準備與荊州軍一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