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暑假張堯沒有回去,雖然燕京的夏天真的很熱,但他好像都沒有察覺到。只知道這個暑假過的很快。
明明大一的暑假是整個大學時間段最長的,但好像時間就在不經意間流失了。
一整個夏天,沈教授的實驗室都在不停的運轉,測不完的的ph和電導率,寫不完的實驗報告,做不完的充放電測試。組裝不完的電池。
一直到快臨近開學,實驗室終於傳來了好的結果。
就在最後一組資料測完之後,所有的實驗資料終於出爐了。
在張堯他們一個暑假,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不停的加班加點,加班熬夜都是常事,有時忙起來就連吃飯也是簡單對付幾口,
而這一切在今天終於有了回報!
最新版本的磷酸鋰鐵電池在實驗室的資料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192Wh/kg,充放電次數更是達到了3000次以上。
這個技術成果是爆炸的,最關鍵的是這個實驗是可重複的,很多東西走不出實驗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可複製。或者複製過程太過困難,但在張堯他們這個產品卻並不存在。
材料效能之優越,就算是幾年後未必有廠家能做到這一點。
如果後續車廠再在產品的封裝上下點功夫,甚至可以更上一層樓。
但這剩下的就和張堯他們關係不大了。
在重複實驗一結束後,所有的資料都被列為絕密。沈教授第一時間就上報給了相關部門。
緊接著,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以最快速度拿到了全球專利。其中包括了合成過程,路線,材料最後的結構,以及被國家默默收購的某陶瓷膜公司。
而實驗也成功讓沈教授實驗室吃撐了,在專利下來的那一刻,他們把手裡積攢的論文全都發了出來。
幾個師兄師姐都或多或少有了幾篇核心區的論文。
一個整個實驗過程能寫的東西是很多的,但能上最頂刊的卻不多。
最核心的實驗路線和引數都來自張堯,所以幾位學長學姐也沒有與他爭奪。
他們能在上面掛個二作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國內認可度不高,但放在國外也是一筆不錯的資歷。
而這些論文的通訊作者則都掛的沈教授的大名。
不過在才開學時,這一切還沒來得及發酵,現在所有人都不知道新能源的歷史在這個夏天已經被改寫了。
在沈教授宣佈課題結束後,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就連沈教授也矜持不住了,和眾人抱在了一起。
當然最驚喜的還不止是這樣,由於課題結束的比預想中要快,申請課題的資金連一半都能沒花完。
大頭還主要都花在了儀器上,說起來如果只是實驗花費估計五百萬都沒有。
足足剩了兩千多萬!
這時張堯內心不由感嘆道:“不愧食物鏈頂端的院士,申請專案資金就是多!”
由於專案資金都是不退回的,剩下的就必須用掉。
所以剩下的兩千多萬是何結果呢?
最後在所有人的歡呼下,沈教授以補貼的方式把它全部分給了包括張堯在內的六人。
每人足足分了兩百多萬,就算扣掉稅也有一百多萬。
加班一個夏天,工資100多萬,這種工作有人會拒絕嗎?
沒想到這就年收入百萬了?
這筆錢對張堯來說或許沒什麼,但對薛師兄幾人來說可是一筆鉅款!
雖不至於讓他們財富自由,但也解決了太多問題。尤其是對兩位博士師兄和師姐更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個專案做完後,他們也終於可以畢業了。
張堯在實驗結束後又恢復到比較清閒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