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被風翻開了一頁,來到至聖十八年。
至聖十八年的進士,遠比上一屆要多,足有一百位,李諾目光不經意的掃過,在最後幾位,看到了顧文翰的名字。
顧文翰,至聖十八年進士,科舉排名第九十六。
吳宗廣,至聖十八年進士,科舉排名第九十七。
鄭天興,至聖十八年進士,科舉排名第九十八。
李諾正要將這一頁翻回去,手中的動作忽然一頓,目光望向這一頁上的某個名字。
不是顧文翰。
而是鄭天興。
李諾確認自己兩輩子都不認識一個叫鄭天興的人,但就是覺得這個名字眼熟,無比的眼熟,好像是在哪裡見過無數遍一樣……
熟悉歸熟悉,可一時半會兒,他是真的想不起來這熟悉來自哪裡。
這兩天他接收了太多的資訊,腦子亂亂的,甚至覺得思維都有些遲鈍了。
他順手向後翻了幾頁,又發現一個問題。
從至聖十八年之後,至聖二十二年,二十六年,三十年的科舉,朝廷錄取的進士人數,都在一百人左右。
而至聖十八年之前,每一屆科舉,都只錄取了不到五十人,至聖十四年的科舉,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
李諾忍不住問道:「最近的這幾屆科舉,進士的錄取人數怎麼忽然變多了?」
宋哲淡淡的看了他一眼,說道:「至聖十四年錄取的四十二名進士,在兩年後,因為牽連到一樁謀逆案,有十六人被處死,至聖十七年,李玄靖入職大理寺,一年內誅殺貪官汙吏數百,不多錄取一點,朝廷的人手便不夠用了……」
李諾識相的不再深究這個問題。
但他還是不死心,轉而問道:「到底是什麼樣的謀逆案?」
宋哲道:「你這麼好奇,可以回去問你爹。」
這話說的,這個問題,他要是能問父親,還會跑來吏部自己查嗎?
他好奇的事情多著呢,他還好奇岳母大人去哪裡了,他們當年為什麼分開,是性格不合過不下去了還是誰外面有人了,不也沒問嗎……
李諾心中吐槽幾句,一瞬間腦海劃過亮光,忽然想起來,他為什麼對「鄭天興」這個名字這麼熟悉了。
鄭天興不就是鄭員外,那個在五十大壽當天,被小妾和姦夫聯手害死的可憐人嗎?
難怪他對這個名字這麼熟悉,鄭員外結案的卷宗就是他親自寫的。
當時為了測試《法典》對不同判罰的壽命加成,一份判詞他改了無數遍,鄭天興的這個名字,自然也寫了很多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