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動在細節處都和男人沒什麼兩樣,應該是這五年在軍營里耳濡目染學來的。
“長高了。”皇帝輕嘆,語氣像極了當爹的終於見著久別的閨女。
顧浮也沒覺得哪裡不對,因為五年前皇帝和她說話就是這個語氣。
五年前,顧浮十四歲,只要沒有意外——比如像穆青瑤一般母親亡故父親不在身邊——官家女選親定夫家一般都在這個年齡。
那時的顧浮對定親充滿了焦慮,可又無法拒絕長輩的安排,只能被祖母和嬸嬸帶著到處赴宴,或見客。
終於有一次,祖母帶她去坐忘山拜佛,她從寺廟裡跑出來透氣,不曾想在山間迷路,遇見了正被追殺的皇帝。
若是其他姑娘遇到這種事,恐怕得和皇帝一起死在刺客劍下,偏偏顧浮會武功,武藝還不差。
因為顧浮的母親出身將門,所以顧浮從小就在母親的教導下學了些拳腳功夫。後來她八歲那年,三弟顧竹被書院裡的人欺負,她裝成顧竹的模樣去書院替弟弟報仇,意外進了書院某位武師傅的眼。
那位武師傅不負責顧竹這個年紀的學生,因此誤以為顧浮就是顧竹,便收了顧浮為徒,還教顧浮內家功夫。
顧浮一口氣學到十三歲,常被武師傅誇讚青出於藍,可就在顧浮十三歲那年,顧竹十二歲,成為了那位武師傅負責的學生之一。
武師傅高高興興去見自己的徒弟,結果見到了一個全然陌生的顧竹,內心所受到的驚嚇可想而知。
後來武師傅知道顧浮是個姑娘,就把顧浮給“逐出師門”,再不教顧浮。
可顧浮的武功已經出師,殺個把刺客不在話下。
反而因為殺得太乾脆,皇帝脫險後還懷疑過她的性別。
當時皇帝身邊除了趙公公,還有幾個重傷的侍衛和一個昏迷的姑娘。
那姑娘穿了件帶兜帽的外衣,渾身被裹得嚴嚴實實,顧浮對她沒什麼印象,只記得她很輕很輕,輕到即便是十四歲的顧浮也能將她抱起來。
再後來,迷路的一行人找到了一間木屋歇腳,顧浮趁此時機向天借膽,不僅和皇帝索要救駕的賞賜,還撒謊說自己的弟弟想去北境從軍,希望皇帝能讓朝中武將寫封推薦信,給她弟弟帶去北境從軍用。
皇帝並不覺得冒犯,還問她有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畢竟救駕的人是顧浮,他總不能只賞顧浮的弟弟。
顧浮卻說保衛陛下是她應盡的本分,原就不該索要賞賜,實在是北境軍規森嚴,為防敵寇混入軍營,在選拔將士方面十分嚴苛,這才斗膽向皇帝要推薦信。
救駕後索要的賞賜,是希望皇帝給她弟弟一個去邊境保衛國家的機會——這樣的行為,如何讓皇帝不為之動容。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皇帝對顧浮說話的語氣就變了。
後來皇帝發現顧浮撒謊,那封推薦信不是給她弟弟,而是給她本人用的,皇帝也沒生氣,只覺得哭笑不得。
這姑娘也太大膽了。
但皇帝沒有將她召回,因為那會兒皇帝才鬥贏了世家老臣,對顧浮非要與命運抗爭的行為產生了共鳴,所以對顧浮女扮男裝從軍一事,他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還替顧浮收拾首尾——安排了知道顧浮女子身份的軍醫,敲打顧浮的父親顧啟錚,並讓在戶部當差的顧啟錚給顧浮假造了一個同名同姓的男子身份。
可他沒想到,顧浮居然如此能耐,在北境軍中闖出了響亮的名頭。
正好他要清理當時在北境做土皇帝的官員,就助顧浮執掌了北境軍權,顧浮也爭氣,數年來未嘗一敗,打得北邊那些鬣狗聞風喪膽,還幫皇帝把在北境魚肉鄉里的官員給清掃下臺,顧浮之名就此響徹邊境。
如無意外,顧浮該去京城受封爵位,然後回北境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