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從陳勝稱王到秦朝覆滅:一段歷史的反思
陳勝稱王共六個月。他稱王后,建都陳縣。他以前一起耕田的夥伴聽說了這件事,來到陳縣,敲著宮門說:“我想見陳涉。”守宮門計程車兵想要把他捆綁起來。他自我辯解了一番,士兵才放了他,但不願意為他通報。陳王出門時,這個人攔在路上高呼“陳涉”。陳王聽見了,就召見了他,讓他和自己一起乘車回去。進入宮殿,看到華麗的房屋和帷帳,這個人驚歎道:“真多啊!陳涉當王真氣派!”楚地人把“多”叫做“夥”,因此天下人都傳說“夥涉為王”,從陳涉開始。這個人進出越來越自由,經常談論陳王的舊情。有人對陳王說:“這個人愚昧無知,胡說八道,有損您的威嚴。”陳王就把他殺了。陳王以前的朋友都自己離開了,從此沒有人再親近陳王。陳王讓朱房擔任中正,胡武擔任司過,主管群臣。將領們攻佔土地回來,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就被逮捕治罪,以此顯示嚴格監督就是忠誠。對於他們不喜歡的,不交給官吏處理,總是自己解決。陳王很信任他們。將領們因此不親近陳王,這也是陳王失敗的原因。
陳勝雖然已經死了,但他派遣的侯王將相最終推翻了秦朝,這是陳涉帶頭起義的功勞。高祖時為陳涉在碭山設定了三十戶守墓的人家,直到現在還在祭祀他。
褚先生說:地理形勢的險要,是天然的屏障;軍隊、法律和刑罰,是治國的工具。但這些還不夠可靠。古代的君王把仁義作為根本,把險要和法制看作次要的東西,難道不是這樣嗎?我聽賈生說:
“秦孝公佔據著殽山和函谷關的險固,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覬覦著周室。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囊括四海的意圖,吞噬八荒的決心。當時,商鞅輔佐他,在內部建立法規,鼓勵農耕和紡織,修治防守和進攻的裝備;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諸侯相互爭鬥。於是秦人輕而易舉地取得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秦孝公去世後,惠文王、武王、昭王繼承了先人的事業,沿襲舊策,向南取得漢中,向西攻取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土地,收取重要的郡縣。諸侯們感到恐懼,聚會結盟,商量削弱秦國的辦法。不吝嗇珍貴的寶物和肥沃的土地,用來吸引天下的英才。採用合縱的策略,相互聯合。當時,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君主都智慧而忠誠,慷慨而愛人,尊重賢才而重視士人。他們相約合縱,聯合韓、魏、燕、趙、宋、衛、中山的軍隊。於是六國計程車人中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些人出謀劃策,齊明、周積、陳軫、邵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些人溝通意見,吳起、孫臏、帶他、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些人統領軍隊。他們曾經擁有比秦人十倍的土地,百萬雄師,攻打秦國。秦人開啟關口迎接敵人,九國的軍隊卻逃跑了,不敢進攻。秦人沒有丟失一支箭,天下已經陷入困境。於是合縱的盟約瓦解,各國爭相割地賄賂秦國。秦國利用他們的弱點,追擊逃亡的敵人,百萬屍體倒下,流淌的血液能漂浮盾牌,秦國憑藉這有利的形勢,分割天下,劃分山河,強大的國家請求歸服,弱小的國家入朝拜見。
“延續到孝文王、莊襄王,他們統治的時間短暫,國家沒有大事。”
陳勝,一箇中國曆史上響亮的名字,他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追求自由和正義。然而,陳勝稱王的經歷也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反思。他雖然在短短六個月內建立起了一個王朝,但最終卻因為一系列的失誤和孤立而失敗。這讓我想起了那句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陳勝的成功在於他敢於挑戰秦朝的暴政,他的勇氣和決心激勵了無數人跟隨他。然而,他的失敗也在於他未能真正理解權力的本質和治國之道。他雖然推翻了秦朝,但他自己建立的王朝也同樣無法長久。這讓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