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人生態度。在今天這個充滿誘惑和選擇的時代,我們是否還能像子路一樣,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則?在面對困境和挑戰時,我們是否還能保持那份堅韌不拔的精神?
子路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和故事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他教會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忠誠和信仰,什麼是面對困境時的勇氣和堅持。在未來的道路上,讓我們銘記子路的教誨,不忘初心,堅守信仰,勇往直前。
440、孔子及其弟子們對於孝道、仁心、禮儀等方面的重視
宰予,字子我。他口才好,辭藻華美,是孔門十哲之一。接受學業後,宰予向孔子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守孝三年,時間不短啊。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一定會荒廢掉;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也一定會遺棄。舊穀子已經吃完,新穀子已經上場,取火用的木頭也都更換了,守孝一年就可以了。」孔子回答說:「你心裡怎麼想的?」宰予說:「心裡很安。」孔子說:「你心裡安就去做吧。君子守孝的時候,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感到快樂,所以不必這麼做。」宰我退出去後,孔子說:「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來三年後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喪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牆壁無法粉刷。」
宰我向孔子請教五帝的德行,孔子說:「你的問題不是我要回答的。」
宰我擔任臨菑大夫,與田常一起作亂,結果被夷族誅殺,孔子以這件事為恥辱。
端沐賜是衛國人,字子貢。比孔子小三十一歲。
子貢口才好,辭藻華美,孔子常常指責他的辯論之才。孔子問他說:「你與顏回哪一個更出色?」子貢回答說:「賜怎麼敢和顏回相比!顏回聽到一個道理就能推知十個道理,賜聽到一個道理只能推知兩個道理。」
子貢拜孔子為師後,又問孔子說:「我是什麼樣的人?」孔子說:「你是器皿。」子貢說:「是什麼器皿?」孔子說:「是瑚璉。」
陳子禽問子貢說:「仲尼是怎樣求學的?」子貢說:「周文王和武王的道並沒有失傳,還留在人間。賢能的人可以瞭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只記住了細枝末節。無處不體現文武之道。我的老師何處不學,又為什麼要有固定的老師呢?」又問:「孔子到了一個國家必定會聽到這個國家的政事。這是他自己求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這是老師憑藉自己的溫和、良善、恭謹、節儉和謙讓得來的。老師求得的方式,與別人求得的方式是不同的。」
子貢問孔子說:「富有而不驕橫,貧窮而不諂媚,這樣的人怎麼樣?」孔子說:「可以了;但是不如貧窮而樂於道,富有而崇尚禮儀。」
田常打算在齊國作亂,但又顧忌高、國、鮑、晏等幾家勢力,所以打算轉移軍隊去攻打魯國。孔子聽到這個訊息後對門下弟子說:「魯國是我們的父母之邦,現在國家危急到這個地步,你們幾個為什麼不出使齊國呢?」子路請求出使齊國,孔子阻止了他。子張、子石也請求出使齊國,孔子沒有同意。子貢請求出使齊國,孔子同意了。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孔子門下弟子宰予、端沐賜和子貢的故事。宰予是孔門十哲之一,他向孔子提出了關於守孝三年時間的質疑,引發了孔子關於孝道和仁心的討論。子貢則是孔子最出色的弟子之一,他口才好、辭藻華美,曾向孔子請教關於仁、道、德行等方面的知識,表現出他對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端沐賜是衛國人,他向孔子請教五帝的德行,但孔子認為這不是他要回答的問題。
在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及其弟子們對於孝道、仁心、禮儀等方面的重視,以及他們對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