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權力鬥爭與忠誠之劍——周公旦與管叔鮮、蔡叔度
管叔鮮和蔡叔度是周文王的兒子,而武王的弟弟。武王與他們一共有十個同母兄弟。他們的母親是太姒,也是文王的正妃。長子名叫伯邑考,次子是武王發,然後是管叔鮮,再然後是周公旦,接著是蔡叔度,然後是曹叔振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厓季載,其中厓季載最年輕。這十個同母兄弟中,只有發和旦最為賢良,成為文王左右的輔佐,因此文王廢除伯邑考的太子身份,立發為太子。文王去世後,發繼位,即為武王。伯邑考早已去世。
武王征服商紂後,平定天下,封賞功臣兄弟。於是管叔鮮被封在管,蔡叔度被封在蔡。兩人合力輔佐紂子武庚,治理殷的百姓。周公旦被封在魯國,擔任周公。叔振鐸被封在曹,叔武被封在成,叔處被封在霍。康叔封和厓季載年幼,尚未被封賞。
武王去世後,成王年幼,周公旦掌握王室事務。管叔和蔡叔對周公的行為產生懷疑,認為周公對成王不利,因此挾持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旦遵循成王的命令,討伐武庚,殺了管叔,放逐了蔡叔,將他遷往別處,給予了十輛車和七十個隨從。並將殷餘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封微子啟在宋,並繼承殷的祭祀;另一部分封康叔為衛國君主,即衛康叔。厓季載被封在厓。厓季和康叔都有良好的治理才能,於是周公推舉康叔為周的司寇,厓季為周的司空,協助成王治理天下,兩人都享有盛名。
蔡叔度遷居後去世。他的兒子名叫胡,改正其行為,修養德行。周公得知後,舉薦胡為魯國的賢士,治理魯國。於是周公在成王面前提議重新封賜蔡叔的後代,為蔡仲,奉祀蔡叔。其他五位叔都回到各自的國家,沒有擔任天子的職務。
蔡仲去世後,由他的兒子蔡伯荒繼位。蔡伯荒去世後,由他的兒子宮侯繼位。宮侯去世後,由他的兒子厲侯繼位。厲侯去世後,由他的兒子武侯繼位。武侯時期,周厲王失去了國家,流亡到彘。他和共和國家事務,諸侯中有許多叛離周朝。
武侯去世後,由他的兒子夷侯繼位。夷侯執政十一年,周宣王登基。二十八年後,夷侯去世,由他的兒子厘侯繼位。
厘侯執政三十九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的地位下降,並向東遷徙。秦國開始作為諸侯列於周朝。
四十八年後,厘侯去世,由他的兒子共侯興繼位。共侯執政兩年後去世,由他的兒子戴侯繼位。戴侯執政十年後去世,由他的兒子宣侯措父繼位。
宣侯執政二十八年,魯國隱公初次登基。三十五年後,宣侯去世,由他的兒子桓侯封人繼位。桓侯執政三年後,魯國弒殺了君主隱公。二十年後,桓侯去世,由他的弟弟哀侯獻舞繼位。
一場古老而又驚心動魄的鬥爭,展現了家族之間的紛爭、權力的交替和忠誠的考驗。這是一個關於周朝軍功將領管叔鮮和蔡叔度與文王子周公旦之間的故事,展現了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和他們在國家建設中的角色。
從文章中可以看出,管叔鮮和蔡叔度作為周文王的兒子,本來有可能成為王位的繼承人,但由於其不被看好,周文王決定立長子發為太子。然而,在武王繼位後,管叔鮮和蔡叔度對周公旦產生了懷疑,以為他對成王不利,於是發動了叛亂。但周公旦忠誠於國家,遵從成王的命令,成功平定叛亂,殺掉了管叔鮮,放逐了蔡叔度。
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它展現了權力鬥爭的殘酷性和無常性。管叔鮮和蔡叔度原本是有機會繼承王位的人,但由於各種原因被排除在外,從而導致他們對周公旦的不信任。其次,周公旦展示了他的聰明才智和忠誠。他不僅成功平定了叛亂,還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封為周公,並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榮譽。
此外,這個故事也反映出家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