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權謀鬥爭與命運變遷,古代歷史中的智慧之書
三十年後,真公去世,弟弟敖繼位,成為武公。
武公九年春天,武公和長子括、幼子戲一起朝見周宣王。宣王喜愛戲,想要立戲為魯國的太子。周朝的樊仲山父勸告宣王說:"廢長立幼,這不順從;不順從,必然違背王的命令;違背王的命令,必將受到懲罰。因此,釋出的命令必須要遵從。如果命令不得到執行,政權就不會穩固;即使執行了命令,但沒有遵從,人民也會拋棄領導者。下級應當服從上級,年幼者應當服從年長者,這樣才能保持順從。如今天子立諸侯,選擇的是年幼者,這是在教唆民眾逆背。(魯國)如果跟從這個例子,其他諸侯也會效仿,王的命令就會遭到阻礙。如果不跟從而將其罪責殺掉,那就是自取滅亡王命。殺掉也會失敗,不殺也會失敗,王請考慮一下。" 宣王不聽,最終立戲為魯國的太子。夏天,武公回到魯國去世,戲繼位,成為懿公。
懿公九年,懿公的兄弟括的兒子伯御和魯國的人民一起叛亂殺死了懿公,立伯御為新的君主。伯御即位十一年後,周宣王進攻魯國,殺死了伯御,並詢問魯國公子能道哪位能夠順應諸侯,以此為後繼者。樊穆仲說:"魯國的懿公兄弟稱,莊重恭敬,明悟睿智,尊敬事奉老者;在徵賦和刑罰方面,必定會詢問前人的教誨並參考實際情況,不會違背詢問的內容,也不會違犯自己身份。" 宣王說:"是的,他能夠教育治理人民。" 於是立稱於夷宮,成為孝公。從那時起,諸侯多數背離了王的命令。
孝公在位二十五年,各個諸侯背離了周朝,犬戎殺掉了幽王。秦國開始被列為諸侯國。
二十七年,孝公去世,子弗湟繼位,成為惠公。
惠公在位三十年,晉國的人民叛亂殺害了他們的君主昭侯。四十五年,晉國人民再次叛亂殺害了他們的君主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去世,長子息代理國政,行君主職責,成為隱公。最初,惠公的正妻沒有生育子嗣,公賤妾聲子生下了兒子息。息長大後,與宋國的女子結婚。宋國的女子到魯國後,與惠公產生了親密關係,惠公奪走她並娶為妻。他們生下了兒子允,宋國女子成為夫人,允成為太子。惠公去世後,由於允還很年幼,魯國人民共同決定讓息代理政權,沒有正式即位。
隱公在位五年,觀漁於棠。八年,和鄭國一起獻祭給天子的太山上的祊和許田,這被君子們嘲諷。
十一年冬天,公子揮諂言辭對隱公說:"百姓對您很滿意,您應該正式即位。我請您讓我殺掉太子允,您任命我為相國。" 隱公說:"有先君的命令。我在允還年幼的時候代理國政。如今允已經長大,我應該退居事務處理和養老的地方,將政務交給允。" 揮擔心允聽到訊息後會反擊,於是反過來誣陷隱公對允說:"隱公想要正式即位,他要除掉您,您應該謀劃對策。我請您殺死隱公。" 允同意了。十一月,隱公在蒍氏被揮派人殺害,允繼位為君,成為桓公。
權謀紛爭、兄弟被殺、政權更迭,《春秋》中的故事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作品以簡明的語言,展現了魯國曆代君主的命運和他們面對的挑戰。從廢長立幼到君主被叛,再到外敵入侵,這個時代充滿了動盪與變遷。作為歷史性的記錄,這本《春秋》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古代政治格局和人性的重要資料。
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對權力的渴望和鬥爭,還有背叛和忠誠的並存。宣王違背了眾人的勸告,立戲為太子,導致王命受挑釁,引來了禍害。而魯國的懿公則因內亂被殺,連續的政權更迭使魯國陷入混亂。不僅如此,周朝的諸侯也紛紛背離王命,整個時代充滿了動盪與不穩定。
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中,隱公和桓公的故事也讓人印象深刻。隱公雖然權力在手卻退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