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演繹歷史:周衰秦興與漢制之變(1 / 4)

小說:智慧故事複製 作者:家奴

133、演繹歷史:周衰秦興與漢制之變

周朝衰落,禮儀廢弛,音樂破壞,社會中大大小小的問題相互交織,只有管仲的家庭能同時保持三者的傳統。守法守正的人在這個世界中受到輕蔑,奢靡和僭越的人則被認為是顯貴。子夏是孔子的門人中德才兼備的一位,他曾說:“在外看到繁華盛世而感到快樂,在家聽到夫子的教導而感到愉悅,這兩種心情相互衝突,無法自決。”更別說中庸以下的人了,逐漸陷入失學,被束縛於成為庸俗的人。孔子曾說:“一定要名正言順”,可他居住的衛國並不符合這一要求。仲尼去世後,他的學生們在混沌中沉淪而無所作為,有些去了齊國、楚國,有些進入了河海,他們的心情何止痛苦啊!

秦統一了天下,將六國的禮儀全部納入,精選其中的優點,雖然不完全符合古聖人的制度,但是尊君抑臣的原則、朝廷的莊嚴,仍保留了古代的風貌。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後,頗有自己的創新,儘管也增減了一些,大部分仍然是繼承秦代的。自從天子的封號到佐僚和宮室官名,變化很少。孝文帝即位後,有人建議定製儀禮,但是孝文帝崇尚道家學說,認為繁瑣的禮節和華麗的外表對治理國家沒有幫助,關鍵是自身的修養,所以取消了這一計劃。孝景帝時,御史大夫晁錯在世務和刑名方面很有見識,多次勸諫孝景帝說:“諸侯國都按照一樣的制度,臣子也應該遵守一樣的規矩,這是古今通行的制度。而如今大國專擅異政,不聽京師的指示,恐怕不能傳承下去。”孝景帝採納了他的建議,結果六國紛紛背叛,晁錯成了罪魁禍首。天子殺了晁錯以解決難題。這些事情都在袁盎的話語中提到過。隨後的官員只知道養盜安祿,沒有人敢再議論。

現在的皇帝即位後,召集儒士共同制定禮儀,已有十幾年沒有完成。有人說古代太平盛世,萬民和樂,祥瑞時有發生,然後採取了民間的風俗習慣,定製了禮儀。皇帝聽聞後,下了一道詔令給御史大夫:\"國家接受天命來當皇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起家之路,雖然方式不同,但目的卻是一致的,即依靠人民的意願制定制度,追隨民風。\"議論者一致稱頌古代的太古時代,可是現在的百姓有什麼期望呢?漢朝也是一家之事,典章制度不傳承,後代該如何呢?發展得廣博而治理得淺薄的國家應該不敢不努力吧!\"於是以太初年號改正農曆,改變服飾顏色,封太山,確定宗廟和百官的儀式,成為典範,傳承至今。

禮儀是人類自己創造的。人生有慾望,有了慾望卻無法滿足,就會產生憤怒;憤怒而無度量,就會爭鬥;爭鬥就會引發混亂。古代先王痛惡這種混亂,所以制定了禮儀道義來滿足人們的慾望。

周衰,秦興,漢制,這部《禮樂傳記》以簡明的文字,生動地描繪了古代社會在禮儀、音樂和政治制度方面的變遷。透過對周朝的衰落、秦朝的統一和漢朝的創新進行敘述,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傳承與變革。

作者以管仲的家庭為引子,在夾敘夾議中點明瞭禮樂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傳統的困難。進一步從子夏的心理困惑中折射出中庸以下的人陷入的困境,以及孔子在衛國不合禮的問題上的反思。這種人物形象的設定,使讀者更加容易理解歷史中眾多人物的心理糾葛和處境。

作者對秦統一天下、漢創新的敘述生動有趣,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歷史的變化。儘管秦朝將六國的禮儀納入統一,但仍保留了尊君抑臣的原則和朝廷的莊嚴,秦朝的文化融合得較為完整。而漢朝在接受民間風俗習慣的基礎上制定禮儀,強調治理的實用性,體現了孝文帝的“無華麗、實躬行”的理念。這種對兩個朝代的對比,讓我對歷史的發展與演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作者透過引用孔子等古人的言論,強調了禮儀的重要性和歷史文化的傳承。從“名正言順”到“依靠人民的意願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