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康公霸業,晉秦之爭”——《史記》中的軍事智慧與國家命運
在繆公去世後的第37年,秦國利用由余的謀略征討戎王,拓展國土12個國家,開疆拓土千里,最終霸佔了西部的戎夷地區。天子派遣召公前來向繆公賀喜,以金鼓示慶。第39年,繆公去世,葬於雍地。有177人隨葬,其中包括秦國的傑出臣子輿氏的三位成員,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奄息、仲行和針虎。秦人哀悼他們,創作了《黃鳥之詩》。君子們評論說:“秦繆公廣闊國土,東服強大的晉國,西霸戎夷,然而並沒有成為諸侯中的盟主,這也是合理的。他去世後,不是拋棄了百姓,而是留下了優秀的臣子並與他們同歸於盡。先王崩逝後,仍然遺留了德行和法度,何況是奪取了善良的人們和眾多優秀的臣子,這是百姓所哀嘆的。由此可見,秦國已無力再東征了。”繆公有四十個兒子,他的太子康公繼位。
康公繼位的第一年,繆公去世的上一年,晉襄公也去世。襄公的弟弟雍名字,曾被秦國所擄。晉趙盾打算立他為君主,派隨會前來迎接雍,秦國派兵護送他到令狐。晉國立了襄公的兒子,並反擊了秦國軍隊,秦國軍隊潰敗,隨會來到晉國投降。第二年,秦國進攻晉國,佔領了武城,以報令狐之役。第四年,晉國進攻秦國,佔領了少梁。第六年,秦國進攻晉國,佔領了羈馬。在河曲進行戰鬥,晉國軍隊大敗。晉人擔心隨會在秦國造成混亂,於是派遣魏殘餘詳回晉國,密謀與隨會合作,並誘騙成功,隨會最終迴歸了晉國。康公繼位後,在位十二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共公繼位。
共公繼位的第二年,晉國趙穿謀殺了君主靈公。第三年,楚莊王強大,北方的軍隊來到洛陽,詢問周鼎的事情。共公在位五年去世,他的兒子桓公繼位。
桓公在位的第三年,晉國擊敗了我們的一位將領。第十年,楚莊王征服了鄭國,北方戰勝了晉國軍隊於河上。在當時,楚國稱霸,舉行會盟,團結了諸侯國。第二十四年,晉厲公剛剛登基,與秦桓公在河邊舉行盟約。回到秦國後,秦國背棄了盟約,密謀與翟國襲擊晉國。第二十六年,晉國率領諸侯國攻打秦國,秦國軍隊潰敗逃亡,一直追擊到涇水才停下來。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他的兒子景公繼位。
《史記》是中國古代史書中的經典之作,其中記載了各個時期的歷史事件與英雄人物。其中的一段描述了秦國繆公與康公的故事,從中可見戰略智慧與國家命運的交織。
秦國繆公在位期間,成功利用由余的謀略征服了戎王,擴大了秦國的國土,霸佔了西部的戎夷地區。然而,雖然秦國在國力和地位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卻並未成為諸侯中的盟主。君子們在評價時提出了質疑:繆公去世後,秦國並沒有繼續東征,反而將重心放在了內政和治理上。他們認為,繆公去世後,秦國應該收容那些優秀的臣子而不是棄民,因為一個國家的良臣和百姓的心聲是值得哀悼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秦國不能再東征的原因。
康公繼位後,面臨著晉國的挑戰。晉國襄公去世,康公立即被晉趙盾看作是合適的繼任者,並派隨會來接他。秦國甚至派兵護送康公前往晉國。然而,晉國對秦國進行了反擊,秦國軍隊戰敗,隨會只能趁亂逃亡。此後,秦國和晉國展開了一系列的軍事衝突,交替佔領對方的城池,戰況十分激烈。最終,晉厲公成為晉國的君主,與秦桓公在河邊進行盟約,但秦國卻背棄盟約,與翟國合謀攻擊晉國。晉國聯合各諸侯國發動進攻,秦國軍隊潰敗逃亡,一度被追至涇水。桓公去世後,他的兒子景公繼位。
這段故事讓人深思。從秦國繆公到康公,再到晉國的興衰,展示了國家命運的變遷和軍事智慧的重要性。秦國在繆公時期透過征戰擴張實現了國家崛起,但在康公時期卻在內政和治理方面注重鞏固,這也是一個明智之舉。然而